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固体扭转法研究了一种玻璃纤维织物/环氧预浸料和2种碳纤维织物/环氧预浸料的流变特性,为测定凝胶点和研究凝胶化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试样尺寸和纤维织物结构对预浸料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宽度对测试结果基本没有影响,而试样厚度增加会引起预浸料动态模量的降低,凝胶点不易判定;纤维织物结构对预浸料凝胶点有很大影响,说明预浸料流变特性反映的是树脂流变特性与纤维网络可变形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富儒年 《合成纤维》2020,49(2):32-35,42
选取了两种纤维非织造网布,分别在进口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和国产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层与层之间进行铺放,采用预浸料成型工艺制备不同性能的层合板,并通过测试层合板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表明纤维非织造网布在碳纤维预浸料成型技术中的适用性。对比测试数据结果发现:纤维非织造网布经向纤维纤度、纬向纤维纤度、面密度选材合适时,在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中表现出了优异的适用性;纤维非织造网布经向纤维纤度及纬向纤维纤度较小、面密度选择较大时,在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中虽然也表现出良好的工艺适用性,但是碳纤维预浸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会降低,孔隙率会偏大。  相似文献   
33.
姜波  黄玉东  李伟  刘丽 《化学与粘合》2007,29(1):8-9,19
为了对预浸布进行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漫反射的方法对高硅氧/酚醛预浸布,碳/酚醛预浸布中的树脂含量、可溶树脂含量和挥发份含量进行在线监测,三项指标同时显示.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分别建立标准模型,用模型的评价指标评价,分析未知样品.用近红外方法在1 min之内同时分析出结果,没有破坏性.用近红外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相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近红外光谱的方法可以应用在酚醛预浸料生产线上.  相似文献   
34.
自动铺带技术是一种增量制造技术,适用于制造翼面、壁板等大尺寸、小曲率复合材料构件,具有加工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轨迹规划是自动铺带技术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精度与质量。现有的自动铺带轨迹规划方法难以便捷兼顾调控铺放间隙与防止铺放褶皱,保证铺带产品的最终质量。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测地线的分层次铺放轨迹规划方法。主要目标是合理利用预浸带允许变形能力,在防止铺放褶皱产生的前提下,保证相邻带料不产生覆盖,且间隙不超过2.5 mm。首先,研究了铺放间隙的产生与演化规律,给出了几种典型曲面上初始铺放间隙的优化方法。接下来,提出了近似测地线的数学模型与求解格式。然后,基于铺放褶皱的产生机制与铺放间隙的演化规律,确定了近似测地线的测地曲率大小与符号。最后,在双曲面模具以及自由曲面模具上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为了深入了解某新型高温固化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行为,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反应过程。基于唯象模型,系统研究了该预浸料的固化反应特征温度及固化动力学参数,确定该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自催化模型。采用等转化率法,分析了预浸料中环氧树脂的反应活化能随固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固化反应过程中,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变化较大,传统模型法基于全固化过程活化能不变的假设无法准确描述该固化反应。采用变活化能自催化模型,利用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得到了T800/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现象,可为进一步研究该预浸料的热力学性能及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提高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预浸带(PP/GF)性能,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研究了PP熔体浸渍连续GF束过程。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纤维断裂数学模型,预测预浸带生产过程中纤维断裂率并描述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能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纤维束在浸渍模具中受到树脂熔体的作用,及纤维与设备之间的摩擦是影响纤维断裂的主要因素,适当提高浸渍模具温度,降低纤维束牵引速度,增大浸渍模具间隙能有效降低纤维断裂率,提高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建立^14C弱源β射线监测仪,对热熔预浸工艺生产预浸带用涂胶离型纸的树脂含量进行了动态测量,并与重量法间断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β射线透过涂胶纸强度和原强度之比(I/I0)与树脂含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该仪器用于预浸树脂含量在线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酚醛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储存过程中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酚醛树脂/玻璃纤维预浸在25℃,相对湿度约50%的储存条件下的化学变化,研究了预浸料中树脂羟甲基指数,不可溶分含量以及挥发分与储存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快速测定预浸料中树脂的羟甲基指数,并根据体系中树脂基 体的羟甲基消耗量定量地测定树脂固化反应的相对程度,从而实现对预浸料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9.
本文简要介绍了钓鱼竿用大丝束(60K)碳纤维预浸料熔胶膜法浸渍工艺,并着重就影响预浸料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改性氰酸酯的预聚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酚醛环氧改性双酚A氰酸酯,用于制备热熔预浸料.双酚A氰酸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经过适当预聚后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制作出具有室温铺敷性的复合材料预浸料.将金属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加入改性体系,复合材料成型试验结果表明,DBTDL对树脂体系的预聚工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树脂体系可用于热熔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