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0篇 |
免费 | 523篇 |
国内免费 | 2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82篇 |
化学工业 | 140篇 |
金属工艺 | 713篇 |
机械仪表 | 167篇 |
建筑科学 | 1171篇 |
矿业工程 | 391篇 |
能源动力 | 72篇 |
轻工业 | 36篇 |
水利工程 | 282篇 |
石油天然气 | 318篇 |
武器工业 | 31篇 |
无线电 | 16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75篇 |
冶金工业 | 116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282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388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71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分析薄壁接地片的冲裁接边工艺,负角度弯边的成形工艺,设计零件成形切断脱模的镶块结构,介绍级进模具导向原理及模具结构。通过解析接地片模具设计的具体案例,分解工艺设计各要点,由点到面阐述接地片模具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多零件模具结构,通过对多种型号的同质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进行合理的排样.设计了一副柔性多零件级进模;介绍了模具结构特点及主要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卡箍的冲压工艺分析,确定了包含7个弯曲工位和1个翻边工位的21工位排样方案(其中制件头部需要4次弯曲成形)。介绍了汽车零部件卡箍的级进模总体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依次展示了头部第2、3和4次弯曲成形,利用制件R角部位局部压薄的工艺克服了制件弯曲回弹的难题。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斜排单侧载体的排样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采用21个工位的级进模结构是合理的,可以确保制件头部多处R角弯曲成形的稳定性,满足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传送模的结构与连续模有较大不同,传送模应用于尺寸较大、工位不多的汽车结构件的连续冲压成形,由与工步数目相等的独立子模具构成,子模具结构具有中小型冲压模具的特点,模架结构具有大型冲压模具的特点。分析某汽车结构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应用AUTOFORM软件对冲压工艺方案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副6工位连续冲压成形的传送模;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汽车结构件传送模设计的关键技术。生产试验表明,该传送模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生产效率高,能够满足该汽车结构件的大批量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usion and first‐order irreversible reaction in poisoned catalysts is revisited. Two cases are considered for isothermal slab catalysts: uniform and shell‐progressive (or pore‐mouth) poisoning. Analytical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re derived, and the implications on catalyst performance are evaluated in different regimes (chemical‐ or diffusion‐controlle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poisoning. It was found that depending on the poisoning mechanism, the activity decay can be more or less pronounced. Being of particular concern is the pore‐mouth poisoning at high Thiele modulu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atalyst performance is drastically affected. The reagent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llowe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henomena occurring at the particle scale,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iveness factors, observed reaction rates, and poisoning factors' dependence on the Thiele modulus and fraction of the poisoned catalyst; it was found that such relationships are dependent on the mechanism of deactivation. © 2012 Canadian Society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