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3篇
  免费   1254篇
  国内免费   794篇
电工技术   3786篇
综合类   822篇
化学工业   2651篇
金属工艺   1367篇
机械仪表   327篇
建筑科学   258篇
矿业工程   182篇
能源动力   427篇
轻工业   1291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117篇
武器工业   113篇
无线电   13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73篇
冶金工业   326篇
原子能技术   182篇
自动化技术   43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886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906篇
  2007年   1140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649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Chromium oxide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b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on high speed steel (HSS) substrate under various oxygen flow rates and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s. The effect of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and critical load of chromium oxide coating failur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rystalline chromium oxide coating formed at a high oxygen flow rate and a low RF power exhibited a higher hardness and a lower critical load as compared to a chromium oxide coating with an amorphous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92.
磁控溅射制备In2O3-SnO2薄膜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In2LO3与SnO2质量比11的靶材为溅射源,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了ITO薄膜,讨论了溅射氩气压强、氧流量、基体温度对薄膜透射率和方阻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溅射时采用低Ar压强更有利于降低ITO薄膜的电阻率,并确定最佳氩气压强为0.2 Pa,厚度为120 nm的I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可达到90%;氧流量能明显改变薄膜的性能,随着氧流量从0增加10 L/min(标准状态下,下同),载流子浓度(N)则由3.2×1020降低到1.2×1019/cm3,N值的变化与ITO薄膜光学禁带宽度(Eg)的变化密切相关.振子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并确定了ITO薄膜的等离子波长(λp=1 510 nm).薄膜随方阻减小表现出明显的"B-M"效应.通过线性外推,建立了直接跃迁的(αE)2模型,并确定了薄膜的Eg值(3.5~3.86 eV).  相似文献   
93.
利用原位反应自发渗透技术合成了47.5%碳化钛TiC(体积分数,下同)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该复合材料与铸态镁合金AZ91D基体的室温与高温拉伸变形行为,观察了拉伸断口微观组织形貌,并分析了这两种材料的断裂特征。结果表明,TiC/Mg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拉伸变形速率为0.001s^-1以及温度为723K,时其拉伸强度可达91.1MPa,而此时相同变形条件下的铸态AZ91D镁合金拉伸断裂强度只有41.1MPa,增幅达120%。而在室温下,镁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仅高出基体铸态镁合金23.4%。镁基复合材料的断裂应变较低,高低温时均表现为脆性断裂;而镁合金则由室温下的脆性断裂向高温下的韧性断裂过渡。  相似文献   
94.
1. IntroductionSolar selective thiIl solid fil1us are the key part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But ll1ostfactories still produced solar absorptive filn1s by traditional tecIl11ology sucl1 as pai1ltillga1ld electrocl1eluical process that nlust result in po…  相似文献   
95.
K38G合金及其溅射微晶层的高温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K38G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及其用平面磁控离广溅射工艺制备的微晶涂层在800-1000℃500小时内的抗高温氧化性。结果表明,微晶化极大改善合金的抗氧化能力,并改变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类型,由Cr_2O_3变为α-Al_2O_3。还讨论了铸态K38G合金及溅射微晶层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96.
The resistances against localized corrosion of 1Cr18Ni9Ti microcrystals with normal grainsize and bcc structure obtained hy magnetron sputtering have been compared.The two kindsof microcrystals with (110) and (211) textures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sputtering conditions.Both microcrystals were found to have better resistance against local-ized corrosion than the crystal with normal grain.The microcrystal with (110) preferredorientation has larger resistance to localized corrosion than that with (211) preferred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97.
采用四极质谱仪测量了试验参数对高压脉冲增强射频磁控溅射PTFE靶等离子体气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脉冲偏压、脉冲频率、脉宽、射频功率和气压能提高Az离子对PTFE靶的溅射能力,增加空间中氟碳自由基的数量,其中各参数对峰位位于25.0aum处的氟碳自由基强度影响最大:脉冲电压从10kV提高到20kV能将该峰强度提高2倍;脉宽从40s提高到100μs强度提高80倍;频率从50Hz提高到200Hz强度提高4倍;溅射气压由0.1Pa提高到0.3Pa强度提高6倍;射频功率由200W提高到400W强度提高6倍。励磁电流能有效的约束氟碳自由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8.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ndersen-Sigmund关系式,在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之后,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三元合金靶稳定态表面化学成分,至少对于用2keV氩离子轰击的Ag-Pd-Au三元合金靶系来说,其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一致。所分析的实验数据是在常温下取得的,所以可不考虑离子轰击诱发的Gibbs偏析,其结论很可能是多元合金靶溅射的一般规律。此外,由Gaidikas等最近所提出的所谓择优溅射中的“基体效应”理论是无实验依据的。  相似文献   
99.
镀铬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元成 《表面技术》1990,19(3):15-19
镀铬层具有多方面的优异性能,在工业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镀铬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电镀铬和真空镀铬。本文侧重于介绍真空镀铬技术。对于工业上通用的电镀铬技术及其近年来的进展也作了概括介绍。并对电镀铬和真空镀铬技术的特点作出了对比说明,还讨论了两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用普通反应热压方法(RHP)和反应放电等离子体方法(R-SPS)原位反应制备了ZrB2-SiC,ZrB2-SiC—ZrC,ZrB2-SiC-ZrN,以及ZrB2-SiC-AIN4种复合材料。从密度,物相以及显微结构等方面比较了两种烧结方式之间的差别,对于升温速度较慢的普通热压方法,反应分步进行,显微结构不均匀;对于升温速度快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原料间的自蔓延反应被点着,反应速度快,显微结构均匀。同时以红外灯的热量为点火源,引发了Zr,Si及B4C间在空气气氛下的自蔓延反应,制备了较纯及粒径约为1μm的活性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