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4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326篇
化学工业   73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195篇
矿业工程   73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62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13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篇
冶金工业   150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为了探索热演化程度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通过对渤海湾盆地PL-1井未成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分析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组成随热模拟实验温度变化特征以及重排藿烷参数与热演化程度的关系。在烃源岩的不同热演化阶段,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变化特征不同。烃源岩热模拟实验250℃时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相对于烃源岩原样中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略有升高;250~400℃时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均逐渐降低。在热模拟实验中重排藿烷绝对浓度降低比例呈现出高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低成熟阶段的规律;在300~400℃对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化合物绝对浓度降低幅度呈现出17α(H)-藿烷 >18α(H)-新藿烷 >17α(H)-重排藿烷的特征。17α(H)-重排藿烷参数在低成熟—成熟阶段基本不变,在成熟—高成熟阶段逐渐增大。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是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阶段,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重排藿烷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重排藿烷参数可以作为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东部地区的构造、断裂发育、地震反射结构、地层产状、地震反射频率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已证实的新近纪洼陷进行详细对比和研究,首次提出陆丰凹陷东部发育中生代残留洼陷。通过与周边已证实的中生代坳陷石油地质条件的类比,认为陆丰凹陷的中生代残留洼陷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能为陆丰凹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93.
浅谈双临线煤层气输气管道建设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是新兴能源,为了合理利用山西煤层气,调整山西省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促进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筹建了临县—柳林—临汾煤层气输气管道工程,叙述了该管道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晓捷 《特种油气藏》2003,10(5):29-31,41
泥岩裂缝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一种,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利用岩石学、测井、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控制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分布;在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附近泥岩裂缝油气藏较为发育;泥岩裂缝油气藏的油气以自生自储式为主:泥质岩油气藏作为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塔中北坡顺南地区奥陶系储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合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属性提取等方法,从剖面形态和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走滑断裂的变形样式、形成机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拟为该区地质构造建模和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顺南地区主要发育NE向、NEE向、NW向 3组走滑断裂,其中NE向、NEE向为2组左行走滑断裂,NW向为规模较小的右行走滑断裂;变形样式上,NE向断裂以典型的“花状”构造为主;NEE向和NW向断裂则较为简单,多为单条陡立的隐伏断层。加里东中期Ⅲ幕,塔中Ⅰ号断裂在由南向北挤压作用下强烈逆冲;在其构造变形分段处,产生与塔中Ⅰ号断裂垂直的走滑分量,在顺南地区则分别发育了2组NE向和NEE向的走滑断裂。在上述2条左行走滑断裂的制约下,夹持在断裂间的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导致地块内部发育NW向的右行剪切变形。该区走滑断裂对热液岩溶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沿NE向和NEE向走滑断裂的线状岩溶作用,以及NW向断裂参与下的面状岩溶作用;同时也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在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及其向盆地边缘的过渡区发现了特征的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区内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的沉积环境为半深海,主要表现为浊流和快速沉积的滑塌变形沉积体。变密度流沉积为灰色中—细砾岩,岩石以颗粒支撑,具有特征的正、反粒序层理,厚度大致在6~10 cm,粒度变化范围0.3~0.5 cm、0.7~0.8 cm,岩层顶面呈不规则波状。喷溢流沉积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是浅水沉积物在海平面震荡中,随着海水事件性地向盆地喷溢而进入到邻近深水盆地的沉积;沉积物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主要为黄灰色中—细砂岩,发育透镜砂和深灰色纹理,水平层理特别是透镜层理中无构造和结构,常因泄水而发生变形,这些条带和透镜体的底部基本没有侵蚀面与内波沉积物区别。莺歌海盆地变密度流和喷溢流沉积发育部位适中,大都处于盆地中央泥拱带—斜坡的过渡带,导致在深水泥质岩体系中发育大套砂质沉积,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莺歌海盆地今后地层-岩性圈闭非常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7.
应用X射线荧光录井岩石元素光谱分析技术对TK1247井岩石样品进行分析,岩石中的XRF元素呈现出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而其中元素的分配及比值的变化和组合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沉积环境的演化和沉积相的不同。通过该井岩石元素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分析手段是判断沉积环境的一个有效方法,提出了塔河油田艾丁区块XRF元素变化规律的地质意义。同时,也指出了今后XRF元素分析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该区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级及分区将为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现状,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以及土壤侵蚀对河流、水库等洪水调控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土壤保持重要区域,并根据河流泥沙输移能力分布情况以及土壤保持重要性相同等级成片集中分布且地貌类型一致原则,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分为土壤保持极重要区、重要区、较重要区、中等重要区、一般重要区总共5个类型区,对科学地开发利用长江上游土地资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山区河流TDG过饱和工况鱼类避难所营造的可行性,以半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营造了TDG过饱和室内避难模型,定量开展了不同TDG饱和度工况下的室内实验,通过数理统计及显著性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避难趋势随着水流TDG饱和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在主槽上游TDG饱和度小于等于130%时未出现明显的避难行为,140%时开始出现避难趋势,大于等于150%时的避难效应十分明显;实验结束时,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中鱼苗的回避率存在显著差异,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上各工况组的回避率极显著高于14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  相似文献   
1000.
国外水电开发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珂 《人民长江》2006,37(4):85-86
由于制约我国水电开发企业的瓶颈问题已从过去的资金、技术问题转变为现在的市场、社会和生态问题,解决水电开发企业长效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水电企业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水电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模式在梳理国外水电开发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值得我国水电开发企业借鉴的经验,对今后我国水电开发企业公司治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