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23篇 |
免费 | 2965篇 |
国内免费 | 14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137篇 |
综合类 | 2532篇 |
化学工业 | 1396篇 |
金属工艺 | 1292篇 |
机械仪表 | 2090篇 |
建筑科学 | 1934篇 |
矿业工程 | 1260篇 |
能源动力 | 611篇 |
轻工业 | 1101篇 |
水利工程 | 661篇 |
石油天然气 | 834篇 |
武器工业 | 213篇 |
无线电 | 341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03篇 |
冶金工业 | 1089篇 |
原子能技术 | 261篇 |
自动化技术 | 35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506篇 |
2021年 | 666篇 |
2020年 | 762篇 |
2019年 | 559篇 |
2018年 | 562篇 |
2017年 | 697篇 |
2016年 | 777篇 |
2015年 | 1013篇 |
2014年 | 1882篇 |
2013年 | 1579篇 |
2012年 | 2263篇 |
2011年 | 2284篇 |
2010年 | 1774篇 |
2009年 | 1786篇 |
2008年 | 1721篇 |
2007年 | 1999篇 |
2006年 | 1755篇 |
2005年 | 1514篇 |
2004年 | 1246篇 |
2003年 | 1142篇 |
2002年 | 953篇 |
2001年 | 868篇 |
2000年 | 681篇 |
1999年 | 619篇 |
1998年 | 428篇 |
1997年 | 356篇 |
1996年 | 316篇 |
1995年 | 253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径向功率合成技术适用于对多路功率放大器进行高效的功率合成,因而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由于设计和结构的复杂性,径向功率合成器目前的应用并不广泛。使用阻抗匹配的概念,提取了圆锥波导、径向线、扩展同轴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设计的圆锥波导和径向线合成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仿真结果。比较了三种结构的径向功率合成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亚洲公司首次占据了以前属于欧洲公司的位置,主导了显示器展厅,而有些欧洲公司缺席了今年的展览。 相似文献
104.
复杂电磁环境中的车载电子设备受制于高空核电磁脉冲的威胁,其内置线缆的电磁效应与防护决定了特种车辆的生存能力及性能发挥。文中采用基于FTDT算法的电磁仿真软件CST,建立了车辆壳体的电磁模型以及车辆内置线缆布局模型,并仿真分析了车内线缆的高空核电磁脉冲电流电压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双绞线上响应电压较大而响应电流较小;同轴线的响应电压较小响应电流较大。有屏蔽体的线缆在HEMP照射时的响应电压电流和无屏蔽体时相比显著减小。但是,实际车辆壳体存在孔缝,响应电压电流的在部分频点产生谐振,导致电压电流出现较大值。文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对车载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防护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微带电路中,由于拐角导致不连续性的出现。而不连续性会在电路中形成电抗,引起寄生耦合。在工程中,通常采用对微带线进行削角或扫掠的方式直接补偿不连续性。文中通过一个线性变化的变量,在Ansoft HFSS中模拟出不同尺寸削角和扫掠的情况,定量地分析不同尺寸削角和扫掠处理对于不连续性补偿的效果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6.
由于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故障保护(GFP)的需要,市电与备用发电机组电源转换电路必须采用4极自动转换开关(ATS),而有些4极ATS在转换过程中存在中性线中断现象,严重影响了UPS的正常运行,由此引发的UPS故障和负载停电事件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分析电信和数据中心常用市电和备用发电机组电源转换电路的性能及其对GFP和UPS运行的影响,提出工程实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7.
一种新型混合信号时钟延时锁定环电路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数字时钟管理器(DCM)中的一种新型时钟延时锁定环电路(Clock Delay Locked Loop)的设计,为高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可靠的时钟解决方案。该电路设计是基于延时锁定环(DLL)原理上,采用混合信号电路设计方案来实现。设计中的数字电路控制模块,通过对改进后的电荷泵中的附加开关工作时间的精确控制来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所需延时的精确控制,从而得到所需的延时。该电路不会累积相位误差,具有良好的噪声敏感度。电路采用0.18μm的CMOS工艺,工作电压1.5V,可管理的时钟信号最高频率为360MHz,延时范围为1T,延时精度为T/32。 相似文献
108.
109.
有钱是应该存银行还是买银行股这是困扰众多民众的问题,存银行的怕收益太少,买股票又怕风险太高,因而到底该选择哪种,很多人难以选择。本文在对各大行的数据进行比较后选择工商银行的一支股票为例,对其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得出结论该支股票的可持有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未来价值。但归根到底,存银行还是买银行股还是要根据个人风险偏好,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会选择存银行,而风险偏好者会选择买银行股。 相似文献
110.
Filip Duerinckx Kris Van Nieuwenhuysen Hyonju Kim Izabela Kuzma‐Filipek Harold Dekkers Guy Beaucarne Jef Poortmans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5,13(8):673-690
Thin‐film epitaxial silicon solar cells are an attractive future alternative for bulk silicon solar cells incorporating many of the process advantages of the latter, but on a potentially cheap substrate. Several challenges have to be tackled before this potential can be successfully exploited on a large sca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oints of interest and how IMEC aims to solve them. It presents a new step forward towards our final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ustrial cell process based on screen‐printing for > 15% efficient epitaxial silicon solar cells on a low‐cost substrate. Included in the discussion are the substrates onto which the epitaxial deposition is done and how work is progressing in several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topic of a high‐throughput epitaxial reactor. The industrial screen‐printing process sequence developed at IMEC for these epitaxial silicon solar cells is 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plasma texturing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epitaxial layer. Efficiencies between 12 and 13% are presented for large‐area (98 cm2) epitaxial layers on highly doped UMG‐Si, off‐spec and reclaim material. Finally, the need for an internal reflection scheme is explained. A realistically achievable internal reflection at the epi/substrate interface of 70% will result in a calculated increase of 3 mA/cm2 in short‐circuit current. An interfacial stack of porous silicon layers (Bragg reflectors) is chosen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and the challenges facing its incorporation between the epitaxial layer and the substrate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work on this topic is reported and concentrates on the extraction of the internal reflection at the epi/substrate interface fro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Initial results show an internal reflectance between 30 and 60% with a four‐layer porous silicon stack. Resistance measurements for majority carrier flow through these porous silicon stacks are also included and show that no resistance increase is measurable for stacks up to four layer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