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78篇 |
免费 | 1934篇 |
国内免费 | 12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57篇 |
综合类 | 1584篇 |
化学工业 | 1324篇 |
金属工艺 | 4456篇 |
机械仪表 | 4854篇 |
建筑科学 | 734篇 |
矿业工程 | 714篇 |
能源动力 | 311篇 |
轻工业 | 308篇 |
水利工程 | 361篇 |
石油天然气 | 505篇 |
武器工业 | 329篇 |
无线电 | 4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98篇 |
冶金工业 | 959篇 |
原子能技术 | 43篇 |
自动化技术 | 23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3篇 |
2023年 | 497篇 |
2022年 | 621篇 |
2021年 | 720篇 |
2020年 | 776篇 |
2019年 | 753篇 |
2018年 | 689篇 |
2017年 | 924篇 |
2016年 | 869篇 |
2015年 | 818篇 |
2014年 | 996篇 |
2013年 | 1010篇 |
2012年 | 1176篇 |
2011年 | 1279篇 |
2010年 | 944篇 |
2009年 | 1023篇 |
2008年 | 868篇 |
2007年 | 1223篇 |
2006年 | 1157篇 |
2005年 | 910篇 |
2004年 | 837篇 |
2003年 | 681篇 |
2002年 | 598篇 |
2001年 | 510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326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63篇 |
1995年 | 227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平滑间歇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可以提高该类电源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最小二乘算法和电池荷电状态的电池储能系统实时控制策略。通过滑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确定储能系统的功率输出量,并辅助以荷电状态和最大波动功率限制调节,从而有效降低平滑控制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深度。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基于滤波算法的控制策略相比,在获得相同平滑效果的情况下,新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小的荷电状态波动量,可以较大程度降低所需电池容量,并延长电池的寿命。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42CrMo钢表面制备了硬质WC-17Co耐磨涂层,分别在500,700,900,1 100 ℃保温1 h进行热处理,进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涂层微观组织、相组成、硬度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W2C相逐渐减少而非晶态的Co发生再结晶生成Co3W3C和Co6W6C;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00 ℃热处理后,WC硬质相增多,硬度最高;喷涂态WC-17Co涂层的耐磨性较差,900 ℃热处理后,析出的Co6W6C细小且弥散均匀分布,涂层的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995.
准确监测加工过程刀具磨损状态有助于避免因刀具失效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建立不同工况的刀具磨损监测模型,往往需要对每组工况调参以保证精度。 为减少调参并保证预测精度,结合深度森林的超参数少、参数对模型不敏感和训练过程自适应等优点,利用深度森林建立了多传感器信号及多工况下自主特征选择的刀具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基于 3 组不同工艺参数下 TC18 铣削过程的多传感器及磨损数据,以及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学会 2010 年高速数控机床刀具健康预测竞赛的开放数据,深度森林在 3 组工况的预测精度分别为 95. 35% 、96. 63% 和 97. 06% ,在 PHM 数据上为 98. 95% ,验证了深度森林对多工况下刀具磨损预测的高精度和适用性,为在线监测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6.
60Si2Mn钢高速电弧喷涂耐磨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旋耕刀的耐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旋耕刀材料60Si2Mn钢表面制备NiAl粘结层与Ni-Al2O3、Cr2O3、SiC、Cr、Ti和Fe构成的耐磨涂层。经XRD、显微组织分析及硬度测试得到,耐磨涂层由Fe9.64Ti0.36、FeAl、Al2O3和SiO2多相组成,组织均匀致密,表面硬度达到1 037 HV0.2,比传统淬火、中温回火的表面硬度提高69%,表层硬度最高达到1 202HV0.2。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耐磨涂层与传统淬火、中温回火相比,体积磨损量下降60%,摩擦因数降低44%,电弧喷涂涂层有效的降低了摩擦和磨损,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为实现模具曲面或斜面区域修复,研究不同基面角度对激光熔覆Ni25/WC涂层形貌和耐磨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不同角度的基体表面制备了Ni25/WC修复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计、扫描电镜(SEM)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和研究了不同角度对涂层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 熔覆过程中,基体表面为90°时,在重力作用下,粉末流向下偏移,部分粉末无法进入熔池,使得单道涂层厚度降低,熔池内的金属熔液受重力影响向下滑落,激光熔覆快速凝固的特点使得熔液在滑落前凝固,导致涂层形心向下侧偏移。在重力、运载气体及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混合粉末中密度更大的WC颗粒向下偏移量更大,未进入熔池的大尺寸的WC颗粒更多,使得涂层中WC颗粒含量降低。WC颗粒含量影响涂层的磨损形式,0°涂层主要磨损形式为犁削作用和黏着磨损,90°涂层主要发生了磨粒磨损。结论 不同角度单道涂层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不同,0°涂层呈现两侧较为对称的半圆或半椭圆,涂层厚度更大,90°涂层的形心随重力向下侧偏移,涂层厚度明显减小;涂层的物相种类相同,均由FeNi3、Ni2B及WC等相组成;0°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446.67HV0.2,90°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456.13HV0.2。0°涂层磨损率为0.002 6 mg/m,90°涂层磨损率为0.008 mg/m,0°涂层耐磨性优于90°涂层,磨损机制不同是耐磨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能谱分析法(EDX)对铜纤维增强的半金属摩阻材料与灰铸铁对偶滑摩后的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摩阻材料中铜纤维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摩阻材料摩擦表面上铜的分布更加弥散化,并且铜纤维具有集铁作用,因而摩阻材料摩擦表面上形成了富铁贫铜表面工作层;铜能从摩阻材料摩擦表面转移到对偶摩擦表面,故对偶摩擦面上分布一定量铜,这是摩擦副具有稳定摩擦系数和良好耐磨性的关键因素;铜纤维取向对摩阻材料摩擦磨损行为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加大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难度。以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以风速在额定值以上时使风力机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值为研究目标,针对传统变桨距控制存在力矩抖动大,受干扰严重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Terminal滑模控制的双模控制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采用Terminal滑模控制,控制策略采用功率和转速同时进行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为实验平台,搭建Terminal滑模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桨控制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此方法与传统的变桨控制方法比较,有输出功率稳定无抖动、无超调、桨距角的变化更加平滑、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表面沟槽织构的角度、深度、宽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磨损原子数目、摩擦界面温度、体系能量、界面间相互作用力以及观察摩擦前后界面形貌变化,从原子尺度揭示沟槽织构对铜的减摩机理。结果 对于无织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等性能参数随着下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沟槽织构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较于无沟槽织构有显著下降。在沟槽织构与摩擦方向成90°时,效果最佳,摩擦因数下降25%左右,磨损率下降50%。同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还随沟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沟槽织构的引入,使得在金刚石和铜基体的摩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原子数量明显减少,相互犁削和接触原子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摩擦因数、磨损率下降。结论 在铜表面进行沟槽织构化处理能够减少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铜基体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