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7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436篇
电工技术   174篇
综合类   795篇
化学工业   7297篇
金属工艺   530篇
机械仪表   138篇
建筑科学   214篇
矿业工程   433篇
能源动力   169篇
轻工业   2818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760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3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6篇
冶金工业   627篇
原子能技术   301篇
自动化技术   6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series of sodium alginate (SA) and starch blends, namely 100/0, 90/10, 80/20, 70/30, and 60/40, were processed into films by solution casting process and the obtained SA/starch blend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DSC analysis shows singl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up to 30 wt % starch content in the blend, indicating the compatibilit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A and starch molecules. The TGA reveals the reduction in thermal stability of SA/starch with increase in starch content. FTI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specific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bonyl groups of SA and hydroxyl groups of starch.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by SEM shows the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starch in the SA matrix.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多组分共聚酯在碳酸钠(Na2CO3)的有机溶剂乙二醇溶液中的碱处理条件,如温度、碱浓度和碱处理时间与纤维减量率的关系,考察了处理后纤维表面形态和纤维的强度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碱处理残留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中,以低浓度弱碱Na2CO3代替强碱NaOH同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碱处理效果。在温度为100~120℃、时间为60~120 min下进行碱处理,碱减率保持在20%左右,纤维强度保持在80%以上;红外光谱表明,共聚酯在乙二醇/Na2CO3中的碱解产物与其在水/NaOH中的一致。  相似文献   
993.
膜法除硝技术在氯碱盐水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膜法除硝技术在氯碱盐水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比较了2种处理装置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994.
强酸性树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作用下,快速合成了乙酸异戊酯,实验结果经过优化组合,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异戊醇与冰乙酸物质的量的比为0.75,催化荆重复次数为10次,回流时间为1.7 h.同时,对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树脂在使用10次后,其催化性能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5.
含七氟异丙基的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在苯环上通过自由基亲电取代反应引入七氟异丙基,合成了一系列含七氟异丙基的苯胺类衍生物,研究了各种条件对反应的速度和收率的影响。最佳结果为:芳胺与七氟异丙基碘的物质的量比1:1.1~1.5,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与苯胺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1~1.3,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与苯胺的物质的量比在0.05~0.1,溶剂总用量使苯胺浓度在0.5~1.0mol/L;反应温度10~20℃;溶剂采用乙醚。取代基供电子性越强,反应时间越短,产率越高;氨基的对位优先反应,氨基的邻位较难发生反应;且七氟异丙基总是优先取代在芳环电子云密度较高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96.
以两种等规度不同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水作溶剂,加入不同含量的氯化钠(NaCl),在室温干燥、水洗、再干燥后制成无规聚乙烯醇(a-PVA)/间规聚乙烯醇(s-PvA)共混薄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热失重分析(TG)等方法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随NaG和s-PVA的含量变化,共混膜的吸收峰和熔点规律变化,并在3%(w)NaC1时获得最佳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47.54MPa与1.95GPa。共混膜的热性能随着s-PVA含量增加而提高,s-PVA所占比例从0提高到40%时,相应地薄膜的熔点从231.4℃增至239.8℃。  相似文献   
997.
以SVS、AM和MMT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MMT/SVS—AM吸水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MBAA用量、APS用量、反应温度、AM和MMT用量对所得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疏松、不规则的表面形态,当反应温度为60℃、MBAA/SVS为0.025:1、MMT/SVS为0.65:1、AM/SVS为0.70:1、APS/SVS为0.035:1时,复合材料对去离子水、0.9%NaCI溶液的吸收倍率最高,分别为865g·g^-1和146g·g^-1。  相似文献   
998.
新型接枝共聚物EVA-g-PU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烯一酷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皂化产物与聚醚型聚氨酷预聚体(PU)之间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接枝共聚物EVA-g-PU。用13C-NMR和FTIR对共聚物EVA-g-PU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U预聚体成功接枝在EVA主链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VA-g-PU接枝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优于纯EVA。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EVA-g-PU接枝共聚物的储能模量相对于纯E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热失重(TG)分析表明,PU预聚体的加人能有效改善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废硅胶生产五水偏硅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五水偏硅酸钠的市场现状,介绍了以废硅胶为原料生产五水偏硅酸钠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了优化实验条件为:模数采用0.5~0.8,波美度在35~50°,加热废硅胶及浓缩结晶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持续沸腾5min以上,采用自然降温法,时间在10h左右。最终制得良好的晶体,其中氧化钠含量为28.5%,氧化硅含量27.3%,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以1,4-丁二醇、氢溴酸(48%)和冰醋酸为原料,在带水剂的作用下一锅法合成了4-溴丁基乙酸酯。考察了带水剂类型及追加冰醋酸或醋酸酐量对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气质联用对粗产品进行了分析测定,推断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1,4-丁二醇0.21 mol,1,4-丁二醇∶氢溴酸(48%)∶醋酸摩尔比为1∶1∶1.3,在带水剂甲苯(21 mL)的作用下,反应2.5 h,反应结束前1 h追加0.01 mol醋酸酐,合成效果最好,产率可达到91.2%,反应主要副产1,4-二溴丁烷、4-溴-1-丁醇、四氢呋喃和1,4-丁二醇二乙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