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55篇 |
免费 | 994篇 |
国内免费 | 3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3篇 |
综合类 | 366篇 |
化学工业 | 2092篇 |
金属工艺 | 2926篇 |
机械仪表 | 397篇 |
建筑科学 | 62篇 |
矿业工程 | 223篇 |
能源动力 | 77篇 |
轻工业 | 167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84篇 |
武器工业 | 52篇 |
无线电 | 2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32篇 |
冶金工业 | 1336篇 |
原子能技术 | 57篇 |
自动化技术 | 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313篇 |
2021年 | 307篇 |
2020年 | 384篇 |
2019年 | 330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310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468篇 |
2013年 | 499篇 |
2012年 | 521篇 |
2011年 | 571篇 |
2010年 | 405篇 |
2009年 | 454篇 |
2008年 | 324篇 |
2007年 | 525篇 |
2006年 | 538篇 |
2005年 | 477篇 |
2004年 | 416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11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热交换器传热管材质为2级纯钛,工作时管内通海水,累计使用4个月时部分管子发生泄漏。通过理化试验和综合分析后认为,海水中沉积的泥砂和管内橡胶残片集结成一体,对传热管形成局部阻塞,水流在阻塞物周围产生涡流,发生冲蚀磨损,造成钛管泄漏失效。 相似文献
63.
钛合金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发展了一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高温固态渗氧.扩散固溶复合处理方法(OP-DS)。利用TGA,SEM,XRD,XPS及显微硬度计对OP-DS处理后的钛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DS方法能显著提高合金表面层的硬度,硬化层深度随预渗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预渗氧处理时间对扩散固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预渗氧时间可在表面形成无膜强化固溶层。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对渗氧.扩散固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以二硼化钛微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通过控制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施加压力等工艺参数,成功的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和高气孔率的二硼化钛多孔陶瓷。采用浸泡介质法,三点弯曲法测试了材料的气孔率,开口气孔率及强度;用扫描电镜对材料断口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1300-1500℃的烧结温度下,获得了气孔率33%~45%,最大抗弯强度〉60MPa的二硼化钛多孔陶瓷。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二硼化钛颗粒间有明显的颈部烧结。 相似文献
65.
综述了TiN/Al2O3,AlN/Al2O3以及(TiN,AlN)/Al2O3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颗粒增韧是复相陶瓷材料增韧最简单的方式之一,其中纳米复合、纳微米复合、多相复合是实现颗粒增韧的有效途径。在复相陶瓷的制备中,原位反应烧结是很有希望的技术,可以直接在基体中生成弥散分布的超细第二相颗粒,而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6.
67.
TC4钛合金与LD10铝合金感应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感应电磁场对焊接过程热与物质流动作用,改善异种金属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与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外加电磁场对弱磁性材料TC4钛合金与LD10铝合金摩擦焊接头焊合区的显微组织、主要合金元素扩散行为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电磁场作用使TC4钛合金与LD10铝合金摩擦焊接头铝合金侧动态再结晶区宽度增大;同时,感应电磁场通过影响摩擦副合金材料内部电子密度状态等,促进了摩擦焊接过程中主要合金元素Al和Ti在焊合区的扩散过程,并且提高了TC4钛合金与LD10铝合金摩擦焊接头的拉伸强度。其中,外加电磁场在顶锻保压阶段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8.
Plasma arc welding was used to join SiCp/ml composite with titanium as alloying filler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weld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ful needle-like phase Al4C3 is completely eliminated in the weld of SiCp/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MMC) by in-situ weld-alloying/plasma arc welding with titanium as the alloying element. The wetting property between reinforced phase and Al matrix is improved, a stable weld puddle is gotten and a novel composite-material welded joint reinforced by TiN, AlN and TiC is produced. And the tensile-strength and malleability of the welded joints are improved effectively because of the use of titanium. 相似文献
69.
Effect of ball milling proc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itanium-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powder
PANG Pengsha LI Wei LIU Ying 《稀有金属(英文版)》2007,26(2):118-123
Titaninm-nanohydroxyapatite (Ti-nHA) composite powders, composed of titanium with 10 vol.% and 20 vol.% of nano-hydroxyapatite, were milled in a planetary ball mill using alcohol media to avoid excessive heat. XRD and SEM were performe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homogeneity of Ti/HA nanocomposite powder was evaluated by EPMA with prolonged ball milling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et milling, the grain size of Ti-nHA composite powders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ball milling time and the amount of the addition of nHA. While for milling of 30 h, the nanocomposite powder with free structure, which consists of the nano-hydroxyapatite (nHA) particles and titanium (Ti) phase, is obtained. Three stages of milling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dement mapping of Ti, Ca, and P by EPMA; meanwhile, it is found that the nHA would be more homogenously distributed after milling for 30 h.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