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3篇
  免费   1910篇
  国内免费   1422篇
电工技术   1995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2043篇
化学工业   296篇
金属工艺   261篇
机械仪表   2171篇
建筑科学   498篇
矿业工程   419篇
能源动力   726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84篇
石油天然气   171篇
武器工业   1327篇
无线电   11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5篇
冶金工业   130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3965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784篇
  2014年   1140篇
  2013年   931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864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的迅速发展,自动的车辆检测识别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由于基于单一特征和单车辆的识别并不能满足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因此提出了多特征多车辆的检测识别算法,利用基于灰度对称,形状特征和光流强度特征的提取,通过基本的图像处理算法,最终由综合特征为基础得出车辆的识别检测结果,利用基于VC++6.0的软件系统开发出车辆检测识别系统,通过实验对照,由单一特征和综合特征的检测不同结果获得实验数据,通过检测算法将视频序列图像中的车辆信息自动识别提取出来并加以标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适应多变的车型和环境信息,通过识别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得出结论:针对不同的车型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实际智能交通控制平台的构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采用电机驱动系统,具有转矩快速响应、易于精确测量、可实现动力分散控制、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等优点。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优点可显著提升车辆动力学控制性能。文中从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运行参数的识别、动力学控制结构与方法两个角度综述了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轮胎-路面接触条件识别方法、驱动防滑控制方法等。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控制,包括电子差速控制、直接横摆控制、底盘集成控制等研究现状也做了总结。最后对未来电动车辆动力学控制的发展方向作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33.
来飞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3):417-422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用电磁直线执行器,该执行器具有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大的特点。通过两种不同的建模手段,即有限元建模和集总元件动力学建模的电磁力仿真对比分析,两者基本吻合,表明了执行器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执行器结构参数如气隙厚度和次级铜层厚度对电磁力的影响规律,并选取合理的参数进行执行器的样件试制。通过对加工后的样机模型进行电磁力响应的试验测试,并分别与有限元模型和集总元件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相应的比较,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4.
针对水下航行体安全操纵设计的关键环节水动力预报,用FLUENT求解不可压缩RANS方程,采用定常旋转运动坐标系,运用相对运动理论和运动叠加原理,计算RNG k-ε,可实现k-ε和SST k-ε等3种湍流模型以及不同网格分布对水下航行体做单平面回转运动所受垂向力和纵倾力矩,并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Re=11.7×106条件下,垂向力和纵倾力矩预报精度较高.该数值预报方法可行、有效,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针对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在被吊起时起保护一系悬挂系统作用的轴箱吊耳在车辆运营中多次发生断裂的问题,用HyperWorks建立吊耳的有限元模型,以试验数据作为输入分析模态频率响应,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调整模型,保证模型仿真的准确性.综合分析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找出引起吊耳模态频率响应过大的原因,利用OptiStruct进行结构拓扑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提出4种新方案,并分别对比各方案的静强度、模态频率、模态频率响应和体积等,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6.
车型识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BP神经网络在车型识别中能够提高车型的识别率。在任何车型大致都可以抽象成一个"工"字型情况下,提取其中的顶长比、前后比和顶高比这三项相对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采用三层3-8-3的BP神经网络,并用14对输入参数离线训练,再用4对新数据进行检验,均得到了预想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37.
针对城市车联网中出现的基站覆盖空洞及局部流量过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轨迹预测信息的动态预部署方案。首先,为了训练得到统一的seq2seq-GRU轨迹预测模型,多个携带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无人机在分布式联邦学习与区块链的架构下,去除中心聚合节点,采取改进的Raft算法,在每轮训练中根据贡献数据量的大小,选举得到节点来完成参数聚合及模型更新任务。其次,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虚拟力向导部署算法,通过各虚拟力来引导无人机进行动态地部署以提升车辆的接入率及通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训练架构能够加速模型的训练,部署算法在提升车辆接入率的同时提升了车辆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38.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二次污染和垃圾产生量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垃圾桶的动态收运车辆路径优化方法。建立以最小化碳排放成本、燃油消耗成本、固定成本和车辆延迟到达惩罚成本为目标的动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滚动时域的方式将动态问题转换为一系列静态问题,并设计两阶段算法进行求解。首先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收运车辆路径进行规划,而后在每个时域末,综合考虑待清运垃圾桶的位置和垃圾量、垃圾收运车辆的位置和装载量以动态调整现有车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静态收运方案,动态垃圾收运方案能够在降低车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同时,显著降低由于清运不及时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The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Great Lakes Research (CIGL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reat Lakes Observing System and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Great Lak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 (NOAA GLERL) deployed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glider in southern Lake Michigan several times per year between 2012 and 2019 to collect offshore (>30 m depth) limnological measurement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beginning during 2015),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rom these data, we calculated mixed layer depth, several measures of light penetration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first optical depth, euphotic zone depth), and depth of the 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a. During summer, mean offshore mixed layer depth was typically 10–15 m, Kd for PAR was 0.1–0.17 m?1, first optical depth was 6–9 m, euphotic zone depth was 35–40 m, and depth of 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a was 30–35 m. We also observed substanti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se values across the basin and within and among seasons. Glider-based observations provide a wid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rspective than other methods (e.g., ship- and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buoys, and fixed moorings), and are therefore a valuable, complementary tool for Great Lakes limnology. The set of observations reported here provide seasonal and basin-scale information that may help to identify anomalies useful for future glider-assist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Great Lakes limnology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40.
Digital twin represents a fusion of the informational and physical domains, to bridge the material and virtual worlds. Existing methods of digital twin modeling are mainly based on modular representation, which limits guidance of the modeling process. Such methods do not consider the components or operational rules of the digital twin in detail, thereby preventing designers from applying these methods in their fields.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win to various engineering field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modeling a multi-dimensional digital twin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is required. To such an e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the conceptual modeling of a digital twin based on a five-dimensional digital twin framework to represen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win objects and their attributes.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used to model the digital twin of an intelligent vehicle at the concept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