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1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333篇
电工技术   482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37篇
化学工业   203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63篇
建筑科学   8735篇
矿业工程   175篇
能源动力   156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813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7篇
冶金工业   13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7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城市建筑点云的自适应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地提取城市建筑点云数据中的高层次结构是城市数字化等应用的重要基础步骤.通过提出"自适应分割"的概念来自动地获取三维城市建筑点云的一种灵活、层次化的结构表示.由于城市建筑的单元分布大都呈一种级联或者交错的形式,与之前采用全局规则格点进行分析的方法不同,文中采用一种自适应的方法对建筑点云进行分析;也可将自适应分割的概念用于建筑图像的分析上.最后给出了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点云和图像进行分析的结果以及一些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分析杭州江北主城区涝灾成因和区域防御总体能力,优化城区排涝格局,提出城市包围方案,为开展新一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治理工程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区域已有的杭嘉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利专项规划等推荐的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基础上,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建立杭嘉湖东部平原防洪水利计算模型,计算城市包围方案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北控线建闸建泵并进行优化调度,杭州江北主城区既能满足排涝标准,主动防御,又能最大程度减轻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兼顾流域防洪。该研究成果对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前全国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滞后,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水土流失严重。为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的落地实施,以宜昌市为例,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宜昌市地方特点,逐步进行细化,形成宜昌市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并对区划成果进行基本功能分析评价。 宜昌市水土保持区划使用四级分区体系,前三级区划沿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中一级、二级、三级分区范围;四级区被分为6个水土保持片区:沿江平原丘陵农田防护区、香溪河山地生态维护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保土区、沮漳河山地丘陵保土区、清江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以及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全市共涉及5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分别为农田防护、生态维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人居环境维护。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既要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突出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宜昌市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水源,并加强水土保持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35.
为了理清城市水系统中多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对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帮助,基于水系统理论与城市水系统模拟相关研究,提出了城市水系统中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关联模型理论框架,建立了城市水系统演变过程中由针对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回路和针对可持续性的负反馈回路共同控制的新模式,构建了模拟城市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内在联系的城市水系统关联模型。以武汉市为例,应用建立的城市水系统关联模型,采用2001—2017年的历史统计数据,建立了武汉市城市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互馈作用的模拟模型,预测了武汉市的城市发展轨迹,并与武汉市2030年的远期规划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表明城市水系统模型能够揭示城市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多要素的耦合驱动机制,体现了节水技术与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两大因子导向下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良好预期。  相似文献   
36.
城市洪涝物理试验与原型试验是开展数值模型验证及提高预报预警精度的重要手段。从城市产流过程、地表洪水演进以及地表径流与管网水流交互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洪涝试验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城市洪涝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完善现有城市产汇流过程相关机理方面的试验研究,深入研究地表与管网垂向交互过程,加强与城市洪涝期间的流动行为密切相关过程的定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7.
Nowadays, cities are the most relevant type of human settlement and their population has been endlessly growing for decades.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witnessing an explosion of digital data that capture many different aspects and details of city life. This allows detecting human mobility patterns in urban areas with more detail than ever before. In this context, based on the fusion of mobility data from different and heterogeneous sources, such as public transport, transport‐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novel approach to uncover the actual land use of a city. Unlike previous solutions, our work avoids a time‐invariant approach and it considers the temporal factor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urban areas are not used by citizens all the time in the same manner. We have tested our solution in two different cities showing high accuracy rates.  相似文献   
38.
The minimum flow requirements in the Svartå River in Sweden are directed at maintaining fishlife and providing suitable dilution for waste flows. The implications of varying the minimum flow requirements in the river are examined using a mixed integer optimisation model. The model is formulated as a modified method-of-weights technique with the economic issues of hydro-electricity generation, irrigation and urban water supply placed i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 minimum flows specified within the constraint set. The integer component of the model is required to model the operating policy at the major flow regulation facility in the system and the restricted validity of the irrigation permits.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shows that in dry years where competition between minimum flow levels and the other economic uses, is most intense, the levels achieved by the various economic objectives are only slightly reduced even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minimum flow requirements. Variations in minimum flow requirements of up to 45% only produce changes of 10% or less in the economic objectives. The lack of sensitivity of the objective levels is due primarily to the level of control exerted indirectly on the whole system in dry years by the release regulation policy and the restricted validity of the irrigation permits. In normal to wet years these policies are not as restrictive and more choice is available. In such years, however, there is generally sufficient water to satisfy all requirements and allocation is not a critical issue. The model itself is formulated generally so that a range of scenarios beyond those examined specifically in the paper can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9.
为了应对老城区房屋数据信息不足、获取不便的问题,提出利用无人机(UAV)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现老城区住宅自动识别的方法. 根据老城区典型多层住宅的外立面特征,确定出阳台构造、立面朝向和房屋长宽比3个参数控制的住宅判别标准. 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嘉兴研究区的密集匹配点云、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 融合DOM及DSM数据提取单体建筑轮廓,分割出单体房屋点云. 基于RANSAC算法提取房屋立面点云并确定立面朝向,根据立面的点云空间分布判断立面长度及阳台构造. 试验表明,在研究区应用该方法识别典型住宅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湿热地区街区尺度地表形态特征对城市热湿环境的影响,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分类方法, 在湿热地区广州市选取了7个典型街区并对其进行地表形态特征的参数化表达; 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街区地表形态特征条件下的热湿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具有高层密集建筑群的街区内呈现出较低的空气温度, 而紧凑低层建筑区呈现出高温低湿的热湿环境, 开敞空间的街区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布更均衡, 空间差异性较小。此外, 基于实测数据对ENVI-met软件模拟湿热地区街区热湿环境的结果精度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ENVI-met整体上可以较好地预测湿热地区不同街区内的热湿环境特征, 但对于紧凑低层建筑区的模拟精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