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26篇 |
免费 | 1225篇 |
国内免费 | 13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6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035篇 |
化学工业 | 6900篇 |
金属工艺 | 7911篇 |
机械仪表 | 2792篇 |
建筑科学 | 2456篇 |
矿业工程 | 1489篇 |
能源动力 | 624篇 |
轻工业 | 5123篇 |
水利工程 | 515篇 |
石油天然气 | 5044篇 |
武器工业 | 149篇 |
无线电 | 59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00篇 |
冶金工业 | 10408篇 |
原子能技术 | 350篇 |
自动化技术 | 5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9篇 |
2023年 | 766篇 |
2022年 | 918篇 |
2021年 | 1075篇 |
2020年 | 742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300篇 |
2017年 | 559篇 |
2016年 | 777篇 |
2015年 | 1040篇 |
2014年 | 2413篇 |
2013年 | 1990篇 |
2012年 | 2805篇 |
2011年 | 2814篇 |
2010年 | 2519篇 |
2009年 | 3279篇 |
2008年 | 3414篇 |
2007年 | 2349篇 |
2006年 | 2260篇 |
2005年 | 2598篇 |
2004年 | 3253篇 |
2003年 | 1980篇 |
2002年 | 1719篇 |
2001年 | 1061篇 |
2000年 | 1039篇 |
1999年 | 764篇 |
1998年 | 743篇 |
1997年 | 769篇 |
1996年 | 677篇 |
1995年 | 618篇 |
1994年 | 625篇 |
1993年 | 616篇 |
1992年 | 536篇 |
1991年 | 439篇 |
1990年 | 376篇 |
1989年 | 35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59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油气》2002,9(2):45-45
250o厂200o卜150o卜100o卜 50o卜 0“2394 2423————匡】Cr饲e oil ho叩 v.Inhi a。I.rlbo。f twl9n5==Petll--*-bol)jyj((’1Vt从qI()川I]及(。川人”川oI()I【]m口卜,of卜!M饲“h【互 8.me .rled of nl朋00o厂2500o卜2000o卜1500o卜1000o卜 500o卜 OL二**99们ZCPctndaiSt_\3000厂***0卜2000卜150o卜100o卜 50o卜 口L =---- co︻——*61——一、7 一 一一︵——一po--w -~374.36—— … .]Attu.4 a’上m洲- ti s.m’ poled。IWel3o厂—— ﹃?﹃*﹃* qeqPPptw t Pi\tolli.ekqPPsl︻——<——?——卜ledu回… 相似文献
72.
73.
74.
《特殊钢》1992年第1期发表的18—8不锈钢BaCO3—BaCl2渣系脱磷试验的理论应用在电弧炉上,进行了工业性实践。证实,冶炼不锈钢采用BaO渣系、氧化法脱磷,在电弧炉上切实可行。实际脱磷率达到45%~55%,铬回收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5.
76.
316L(Fe-17.5Cr13.5Ni-2.5Mo)不锈钢注入N离子后,其自由腐蚀电位E_0、孔蚀再钝化电位E_p及孔蚀电位E_r均大大提高。在大应变量下,疲劳寿命下降;在小应变量下,疲劳性能改善。在电位E_0作用下,其腐蚀疲劳寿命较高子注入前有所降低。在施加电位E_0-100mV时,其疲劳寿命较离子注入前提高。表面离子注入层的存在提高材料的循环应力。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合金元素对铁素体--奥氏体以相铸造不锈钢硬度的影响,找到了通过提高铬、钼量增加双相钢硬度的途径,同时提高钢中的含氮量,抑制σ相等硬脆相的析出,保证了钢的韧性和耐冲蚀性。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就国外对不锈钢钝化膜的性状的研究进展,如膜厚,膜的组成,膜的半导体性质和点缺陷的传送特性等加以综合叙述,并简要介绍研究不锈钢钝化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地区石油工业发展迅速,WoodMackenzie咨询公司对该地区未来的产量潜力和出口潜力进行了预测,认为2020,中亚地区石油产量将达到1.55亿T,出口潜力为1.15亿T,同时对该地区未来出口管道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