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84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0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在水溶液中分别用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与WS42-形成2个前躯体(pipH2).[WS4]和(trenH2)[WS4].H2O(pip=C4H13N3,tren=C6H18N4),将此2前驱物黄色沉淀在氩气氛中高温裂解合成了WS2纳米材料。同时,把硫代钨酸铵晶体(NH4)2WS4在相同条件下煅烧,以其作比较探讨了有机胺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显示WS2相为单相;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确定其分别为粒径100~150nm、长度大于1μm的棒状结构和粒径为微米级的片状结构。考察了升温梯度对产品形貌的影响,并对WS2纳米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2.
143.
新型环氧固化剂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合成一系列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与三种丙烯酸酯加成物——新型环氧固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丙烯酸酯的双键与多乙烯多胺的氨基上;并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抗冲性能及粘接性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4.
乙撑胺系列产品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楠 《化工文摘》2005,(1):30-31
乙撑胺是指乙二胺的无环多聚体类产品,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等和环状胺类如哌嗪、氨乙基哌嗪、羟乙基哌嗪等。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乙撑胺在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化学助剂、橡胶塑料助剂、有机溶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90%以上依赖进口,成为中国亟待发展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5.
利用二乙烯三胺与丙烯腈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化合物 N,N,N′,N″,N″-五( 2 -氰基乙基 )二乙烯三胺 ,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IR,ES- MS,TG- DSC进行了结构和热性质的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即为标题化合物 ,在 30 0℃以下具有稳定的热性质  相似文献   
146.
147.
通过对注聚井堵塞机理的研究,以环氧氯丙烷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注聚井化学增注剂ZM-1,确定反应物投料比(n(二乙烯三胺)/n(环氧氯丙烷)=2.5∶1.0),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6h。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对注聚井化学增注剂ZM-1的解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型注聚井化学增注剂对于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具有显著效果,解堵率可达到94.2%。  相似文献   
148.
李建强 《应用化工》2011,40(4):564-567,571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氨水溶液及不同配比的氨水-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氨水-DETA二元复合体系吸收效果优于单组份氨水的吸收效果,氨水-DETA复合溶液配比为0.9∶0.1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786 mol/L;氨水-DETA复合体系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秸秆纤维经过碱化、环氧化、烯胺化,制备了多胺型纤维素,对制备该多胺型纤维素的影响因子如温度、时间、碱浓度、环氧氯丙烷用量、二乙烯三胺用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环氧化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40℃,环氧氯丙烷与秸秆纤维的质量比5:1,二次碱浓度8%,反应时间15h;烯胺化的最优...  相似文献   
150.
二乙烯三胺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终点pH值的控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的适宜反应条件:温度(60±5)℃,二乙烯三胺与氯乙酸钠反应时间4.5h,终点pH值控制在11.5左右。在此条件下,合成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的产率约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