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1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4篇 |
综合类 | 224篇 |
化学工业 | 302篇 |
金属工艺 | 18篇 |
机械仪表 | 50篇 |
建筑科学 | 61篇 |
矿业工程 | 9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597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1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24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7篇 |
冶金工业 | 24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8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海洋栖热菌(Oceanithermus sp.)DN-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BCMOT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酶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Sephacryl TM S-100,得到纯化重组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分子质量约35 kDa;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 ℃,最适pH值为8.0。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生成569.3 mg/L全反式视黄醛,转化率达到89.5%。 相似文献
62.
63.
利用宏基因组文库方法,通过功能筛选法从文库中筛选到一个新型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2238(GenBank:KU320675.1),对新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并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238bp,可编码745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bgl2238蛋白分子质量为80.67kDa,pI值为4.95,是一种结构较稳定、疏水性高且无信号肽序列的酸性蛋白质;经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来源于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58%的相似性,属于GH3超家族和GH3C超家族酶。将重组质粒pET-32a(+)-bgl2238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 BL2l(DE3)细胞进行异源表达,酶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以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为底物,β-葡萄糖苷酶bgl2238最适反应pH值和温度分别为6.10、44℃,此时该酶最大比活力达到29.1U/mg;且在4~50℃范围内,热处理β-葡萄糖苷酶bgl22384h后仍保留70%以上的酶活力,热稳定性较好;其动力学参数Vmax为576μmoL/(L·min),Km为0.296mmol/L;不同浓度的K+、Na+、Fe2+、Mg2+、Mn2+、Ca2+、Co2+和Ni2+对酶活力均有较大促进作用,其中Fe2+对bgl2238酶活力的促进作用最大,10mmol/LFe2+使相对酶活力高达260%,而重金属离子Ag+、Hg2+及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bgl2238具有良好的酶学性质,可以尝试应用于工业上纤维素降解的生产。 相似文献
64.
IFT25是维持纤毛运动和感知所必须元件纤毛内运输蛋白IFT复合物B中的重要组分之一,探索IFT25尤其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经济和简单的方法,制备莱茵衣藻IFT25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将ift25分别连接到pMAL-c2X-和pET-28a(+)-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大量表达,并经亲和纯化后蛋白质纯度超过90%。通过颈背部皮下多次免疫8周龄大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取第五次免疫后血清用ELISA测定效价超过128 000。抗血清依次经过Protein A和硝酸纤维素膜纯化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莱茵衣藻中的IFT25,为IFT25作用机制的阐明和纤毛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5.
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海洋弧菌(Vibrio sp.)X511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以实现对该酶的大量制备及酶学性质研究。通过序列分析,预测该酶的前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去除信号肽后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30 254.28 Da,等电点8.75,分子式为C1368H2100N364O401S6 ,对应的基因序列命名为alg1987。按如下方案构建重组菌:设计特异性核酸引物,PCR扩增得到alg1987;将重组质粒pET-30(a)-alg1987导入大肠杆菌Trans5α进行测序;提取阳性pET-30(a)-alg1987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诱导后的重组菌胞液上清,发现异源表达的褐藻胶裂解酶分子质量大小与预测值相近。对重组菌中的褐藻胶裂解酶进行表达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最适参数为诱导温度16 ℃,诱导时间16 h,诱导剂IPTG浓度0.8 mmol/L。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制备格林沙星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格林沙星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多克隆抗体;采用活泼脂法分别将格林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和沙拉沙星偶联于卵清白蛋白(OVA),制备5种包被抗原并做性能比较;建立icELISA方法并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及抗体,抗体效价最高达64 000倍。以克林沙星-OVA作异源包被,建立的icELISA方法灵敏度最高,半抑制药物浓度(IC50)为9.14 ng/mL,检测限(IC10)为0.9 ng/mL,检测范围(IC20~IC80)为2.3~36.4 ng/mL,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结论:首次制备出格林沙星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分析生物样品中格林沙星含量的测定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冬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生态检测方法研究传统腌冬瓜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情况,揭示传统腌制冬瓜品质形成规律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微生物学本质。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法并结合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解析冬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变化,对照理化品质的变化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冬瓜腌制体系中,在腌制开始时的优势种群为不动杆菌属、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第5天的优势种群为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第10天的优势种群变成了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腌制后期的优势种群为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与此同时,冬瓜腌制过程中腌制体系的pH值和亚硝酸含量下降较显著,最低值分别为3.33 mg/kg和3.55 mg/kg。乳酸菌总数增加,盐度和细菌总数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促进冬瓜腌制的微生物生态研究,为生产上优化控制提供微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从牛乳酪蛋白中纯化获得αS1-酪蛋白并对其进行综合鉴定,以及制备特异性识别αS1-酪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色谱对αS1-酪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酪蛋白的理化性质(等电点和含量)、免疫学技术和质谱技术对纯化的αS1-酪蛋白进行综合鉴定,然后通过透析和冷冻干燥获得高纯度的αS1-酪蛋白,最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异性。结果:在4种酪蛋白中,αS1-酪蛋白在阴离子交换层析色谱中的出峰时间最晚、峰面积最大,在电泳图中的位置最高,最终获得纯度高达94.26%的αS1-酪蛋白,得率为27.19%。免疫5次后,两只兔子的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28万和32万,抗血清除了与大豆蛋白存在轻微交叉反应(<0.25%)外,与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蛋清蛋白、花生蛋白均无交叉反应,表明特异性高。结论:本研究制备了高纯度的αS1-酪蛋白及其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过敏原蛋白的纯化与综合鉴定提供了思路,为αS1-酪蛋白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9.
根据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片段028-1400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该基因的5′端cDNA片段028-11200。以上述两个片段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克隆、鉴定、测序与分析。该序列全长1.37Kb,在GenBank中未发现明显的同源序列。该基因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235473。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