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2篇 |
免费 | 937篇 |
国内免费 | 67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7篇 |
综合类 | 745篇 |
化学工业 | 1895篇 |
金属工艺 | 2643篇 |
机械仪表 | 1238篇 |
建筑科学 | 289篇 |
矿业工程 | 289篇 |
能源动力 | 117篇 |
轻工业 | 332篇 |
水利工程 | 148篇 |
石油天然气 | 415篇 |
武器工业 | 176篇 |
无线电 | 8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88篇 |
冶金工业 | 768篇 |
原子能技术 | 62篇 |
自动化技术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90篇 |
2022年 | 636篇 |
2021年 | 728篇 |
2020年 | 537篇 |
2019年 | 586篇 |
2018年 | 351篇 |
2017年 | 437篇 |
2016年 | 456篇 |
2015年 | 465篇 |
2014年 | 677篇 |
2013年 | 563篇 |
2012年 | 636篇 |
2011年 | 587篇 |
2010年 | 539篇 |
2009年 | 508篇 |
2008年 | 633篇 |
2007年 | 504篇 |
2006年 | 404篇 |
2005年 | 387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关于管道二次流动的系统分析较少。为此,利用CFD仿真模拟弯管冲蚀,计算不同流速以及不同颗粒直径对于管道肘部二次流动冲蚀的影响,分析冲蚀和空蚀耦合时管道肘部的侵蚀情况以及耦合作用对肘部二次流动的冲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冲蚀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弯管肘部靠近出口处的外壁面以及肘部出口直管段内壁面;颗粒直径增加,因二次流动产生的在肘部出口直管段内壁面冲蚀会相应减弱;当流速增大时,受到二次流动驱动的颗粒增多,在肘部出口直管段内壁面产生的冲蚀更加严重;高流速时,出口直管段受二次流动影响的冲蚀中心区域逐渐减小。所得结论可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及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2.
扫描电镜中的低能二次电子信号主要反映试样的表面形貌特征,而较高能量的背散射电子信号既包含了试样的表面信息,也可表征试样的结构差异和内部成分。对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产生过程的计算模拟研究有助于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机制和图像衬度机理,但现在的计算一般仅局限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汽轮机热喷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研究,得到一套最佳喷涂工艺,涂层为Co基碳化钨时,明显提高了汽轮机高温部件的耐冲蚀能力。 相似文献
88.
在室温下通过对双金属(A-M)摩擦对焊整体氮化排气门的原材料、摩擦对焊排气门棒料、整体氮化排气门成品进行静拉试验,可以追踪分析出焊接区域断裂原因。 相似文献
89.
综述了近年来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从掺杂网状结构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以及球形、棒状和空心LiFePO4的制备几个方面,对不同形貌与结构的LiFePO4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与讨论。碳掺杂可有效提高LiFePO4的导电性,并抑制粒径的增大;减小材料颗粒的粒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有效减小电荷的移动距离,提高参与电化学反应材料的比例;而材料的特殊形貌有助于形成导电网络,对其导电性能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减小颗粒的粒径、提高比表面积、掺杂导电剂以及制备更易形成导电网络形貌的材料,是获得优良性能LiFePO4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InAlSb/InSb薄膜材料的晶体质量会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提高薄膜材料的晶体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器件的暗电流,提高探测率和均匀性等。主要报道了掺铝锑化铟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InAlSb分子束外延膜的晶体质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晶体质量的因素,提高了InAlSb分子束外延的技术水平。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生长温度、束流比、升降温速率以及退火工艺等生长条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InAlSb分子束外延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