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4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397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60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唐课文  陈国斌 《质谱学报》2004,25(3):163-16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姜黄中提取挥发化学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 ( 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 :分离出 5 0余个色谱峰 ,共鉴定出 43种物质 ,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物质相对含量。在已鉴定的组分中 ,烃类化合物 2 3种 ,占被测总量的 40 .85 % ,主要物质为β-姜黄烯 ( 1 1 .48% ) ,β-倍半水芹烯 ( 9.5 2 % ) ;含氧有机化合物 1 8种 ,占被测总量的 5 8.95 % ,主要成分为 L-香芹醇 ( 2 0 .63 % )、6,6-二甲基 -双环 [3 ,1 ,1 ]庚 -2 -烯 -乙醇、4-氰基 -2 ,2 -二甲基 -1 -亚甲基 -环戊烷。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柳桉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柳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4.45%)、α-蒎烯(16.53%)、1,8-桉叶油素(9.16%)、α-松油醇(6.54%)、α-龙脑烯醛(6.14%)、乙酸松油酯(2.91%)、反式-香芹醇(2.32%)和龙脑(2.32%).本文首次研究了柳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柳桉叶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以迷迭香为原料,以m(水)∶m(迷迭香)、浸润时间、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m(水)∶m(迷迭香)=1,浸润时间1h,提取时间142min,迷迭香挥发油最佳提取率达到了2.36%。由响应面分析可知,m(水)∶m(迷迭香)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影响显著。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缩短了整个提取时间,挥发油的提取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松松塔挥发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粉碎度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h、料液比1∶8(g∶mL)、浸泡时间1.5h、粉碎度80目,在此优化条件下,60g红松松塔挥发油提取量达0.28mL。  相似文献   
75.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当归干燥根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测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含量的98.93%,其中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E)-3,7-二甲基-1,3,6-辛三烯等化合物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6.
采用GC-MS测定不同质量比(1:1、1:2.5、2.5:1)荆芥-连翘药对及其单味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合抗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以探究荆芥-连翘药对抗痤疮致病菌的配伍意义.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主要含有胡薄荷酮(41.52%)和异薄荷酮(41.62%),连翘挥发油主要含有β-蒎烯(38....  相似文献   
77.
《应用化工》2016,(1):186-189
为给黄藤素透皮给药选择合适的挥发油促渗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藤素的含量,采用立式扩散池法研究桉叶油、艾叶油、当归油、连翘油对黄藤素透皮给药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用DSC扫描观察皮肤的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5 h时,艾叶油组药物的累积透过量分别是被动扩散组、桉叶油组、当归油组、连翘油组的1.82,1.16,1.48,1.63倍,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艾叶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艾叶油浓度1.5%时,其促渗能力最强。DSC图谱表明,不同挥发油对皮肤的特征峰具有不同的影响,促渗能力较好的挥发油使皮肤的特征峰消失;当艾叶油的浓度由0.5%增加到1.5%,DSC图谱发生相应变化,浓度为1.5%和2.0%时具有相似的图谱,而浓度为2.5%时的DSC图谱与0.5%的图谱相似。艾叶油能够显著促进黄藤素的透皮给药,且最佳的浓度为1.5%,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扰乱或破坏皮肤角质层的有序结构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因此,艾叶油可作为黄藤素透皮给药的理想促渗剂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以天然及人工种植贺兰山丁香(别名山沉香,以下简称山沉香)为原料,以其挥发油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山沉香挥发油的分离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1 MPa、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量9~12 L/h。在此条件下天然及人工种植山沉香挥发油的出油率分别为1.22%及0.79%。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贺兰山丁香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结构,从而比较了天然及人工种植山沉香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探讨了人工种植山沉香替代天然山沉香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海南油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从中分离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955%。其中主要成分为β-Caryophyllene(13.372%),β-Pinene(12.398%)和α-pinene(11.665%)。所得的挥发油抗肿瘤细胞实验表明其对BEL-7402,SGC-7901和K-562肿瘤细胞表现出中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对罗汉松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筛选确认了以β-环糊精-硫酸钠体系,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得出对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35min,β -环糊精浓度40%,硫酸钠浓度15%,萃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得率为1.372%。在质谱图中共鉴定出其中22个化合物约占色谱面积93.72 %。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18种,占总含量的73.74 %,其中萜醇类化合物4种,萜醛类化合物2种,脂肪族化合物4种,占含量的19.98 %,其中酯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种。取得到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α -蒎烯和β -蒎烯,含量分别为17.62%、9.78%和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