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50篇 |
免费 | 1380篇 |
国内免费 | 75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3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835篇 |
化学工业 | 4817篇 |
金属工艺 | 4726篇 |
机械仪表 | 584篇 |
建筑科学 | 724篇 |
矿业工程 | 1587篇 |
能源动力 | 226篇 |
轻工业 | 1215篇 |
水利工程 | 259篇 |
石油天然气 | 1178篇 |
武器工业 | 58篇 |
无线电 | 5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75篇 |
冶金工业 | 5319篇 |
原子能技术 | 198篇 |
自动化技术 | 2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60篇 |
2023年 | 677篇 |
2022年 | 872篇 |
2021年 | 969篇 |
2020年 | 873篇 |
2019年 | 633篇 |
2018年 | 317篇 |
2017年 | 538篇 |
2016年 | 521篇 |
2015年 | 640篇 |
2014年 | 1164篇 |
2013年 | 874篇 |
2012年 | 922篇 |
2011年 | 912篇 |
2010年 | 871篇 |
2009年 | 857篇 |
2008年 | 996篇 |
2007年 | 895篇 |
2006年 | 837篇 |
2005年 | 866篇 |
2004年 | 839篇 |
2003年 | 771篇 |
2002年 | 744篇 |
2001年 | 571篇 |
2000年 | 560篇 |
1999年 | 550篇 |
1998年 | 502篇 |
1997年 | 599篇 |
1996年 | 622篇 |
1995年 | 654篇 |
1994年 | 498篇 |
1993年 | 506篇 |
1992年 | 404篇 |
1991年 | 394篇 |
1990年 | 375篇 |
1989年 | 37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5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982.
常压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法工业生产钛白粉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及工业尿素为原料,采用常压水解法,研究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详细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即硫酸氧钛质量浓度、尿素质量浓度、硫酸氧钛与尿素物质的量比等。根据实验工艺参数,得出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制备方案:硫酸氧钛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2,硫酸氧钛质量浓度为40 g/L,尿素质量浓度为50 g/L;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为85℃±5℃,在高速搅拌下反应2 h,始终保持pH为2;反应完成后,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1次;滤饼在85℃干燥2~3 h,最后在700℃焙烧2 h,即得到纳米二氧化钛产品。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超细粉晶相为锐钛型,粒径为7~13 nm。 相似文献
983.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深还原渣酸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攀钢开发的非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新流程中,钒钛磁铁矿转底炉直接还原渣铁分离部分完成了工业试验,获得了含钒铁水和含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43%左右的深还原渣。对深还原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相特点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预处理、酸矿质量比、反应酸质量分数、引发温度、熟化温度等因素对深还原渣酸解率的影响,找到深还原渣的最佳酸解工艺参数,为采用硫酸法回收深还原渣中的钛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深还原渣经预处理,其酸解率较未处理高出10%左右。预处理后的深还原渣最佳酸解条件:酸矿质量比为(1.7~1.8)∶1,反应酸质量分数为88%~89%,引发温度为100~120℃,熟化温度为220℃。 相似文献
984.
985.
在VCM聚合过程中,为保证PVC树脂的质量,聚合转化率一般控制在85%左右。反应结束后,PVC树脂浆料中仍残留少部分的VCM。这部分残留的VCM,一部分存在于水中,一部分存在于PVC颗粒中。由于VCM的危害性极大,因此PVC树脂成品中残留VCM含量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存在于水中的VCM通过气体加热或吹扫可方便地除去;而存在于PVC颗粒中的VCM与PVC颗粒的吸附力很强,要使这部分VCM脱除,必须把浆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分析了氨肟化膜系统运行周期短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控制参数的方法来提高氨肟化膜系统运行周期。并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确实有效,满足了装置长周期高负荷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7.
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以及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和催化裂化生产低碳烯烃的迫切需求,促进了流态化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应用的不断改造和创新。本文分别从反应器、汽提器和再生器等部分介绍了流态化技术在催化裂化工艺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88.
为研究开发酸性电解质可充式二次锌空电池,实验研究了以钛板为基体的锌电极,通过线性扫描曲线、SEM、金相、以及充电等方法来测试其性能,考察酸度、电流密度对锌沉积性能的影响程度,探索在酸性环境下最佳的溶液配比和最适宜的电流密度。在常温、酸浓度为1.0 mol/L,沉积锌适宜的电流密度为50~60 mA/cm2,沉积在钛板上锌的槽电压平台为3.0~3.1 V,沉积上的锌均匀致密,没有明显的枝晶和变形问题;六次循环沉积溶出实验后,电流效率高于85%,说明钛板是可行的新型可充式酸性锌空电池的锌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989.
热浸镀锌层表面钛盐转化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盐成膜工艺在热镀锌层表面获得了色泽光亮、耐蚀性能优良的银白色转化膜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化学极化和盐水浸泡方法研究了钛盐转化膜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耐蚀性能。分析了钛盐溶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对热镀锌层表面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Ti(SO4)21g/L,H2O260mL/L,pH0.5~1.0,处理温度25~30°C,处理时间10min。热镀锌层经此工艺处理后,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