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72篇 |
免费 | 6074篇 |
国内免费 | 404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92篇 |
综合类 | 7083篇 |
化学工业 | 4832篇 |
金属工艺 | 3832篇 |
机械仪表 | 4445篇 |
建筑科学 | 5208篇 |
矿业工程 | 2815篇 |
能源动力 | 893篇 |
轻工业 | 2893篇 |
水利工程 | 2155篇 |
石油天然气 | 3466篇 |
武器工业 | 689篇 |
无线电 | 70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145篇 |
冶金工业 | 2171篇 |
原子能技术 | 959篇 |
自动化技术 | 136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1500篇 |
2023年 | 2250篇 |
2022年 | 2471篇 |
2021年 | 2693篇 |
2020年 | 2397篇 |
2019年 | 1958篇 |
2018年 | 1185篇 |
2017年 | 1593篇 |
2016年 | 1820篇 |
2015年 | 2069篇 |
2014年 | 3662篇 |
2013年 | 3138篇 |
2012年 | 3532篇 |
2011年 | 3726篇 |
2010年 | 3415篇 |
2009年 | 3453篇 |
2008年 | 3780篇 |
2007年 | 3176篇 |
2006年 | 2791篇 |
2005年 | 2660篇 |
2004年 | 2485篇 |
2003年 | 2031篇 |
2002年 | 1618篇 |
2001年 | 1550篇 |
2000年 | 1295篇 |
1999年 | 1266篇 |
1998年 | 1061篇 |
1997年 | 1052篇 |
1996年 | 924篇 |
1995年 | 882篇 |
1994年 | 827篇 |
1993年 | 642篇 |
1992年 | 620篇 |
1991年 | 566篇 |
1990年 | 515篇 |
1989年 | 546篇 |
1988年 | 118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同位素仪表属于非接触测量仪表,具有许多常规仪表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可以广泛运用在氧化铝生产中,本文简介了同位素密度计,料位计,核子秤以及中子活化在线分析技术在原郑州铝厂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2.
73.
74.
76.
于剑昆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3(5):4
近期国外一种名为Upaco 5SZ-0554的“绿色”聚氨酯清洗溶剂问世,它可用于喷涂双组分胶黏剂和涂料等管子和喷嘴的冲洗。这种溶剂相对密度1.03~1.05.闪点59℃,沸点154℃,挥发速度相当于乙酸乙酯的22倍,气味温和, 相似文献
78.
茜素红(ARS)是葸醌类化合物中茜草素型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光谱学等领域的研究。在酸性溶液中,茜素红主要在260 nm和422 nm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而在碱性溶液中吸收峰移动到272 nm和556 nm。为了分析不同溶液环境对茜素红吸收峰波长的影响,本研究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d)水平上优化了ARS分子在酸、碱性情况时的稳定基态构型,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方法模拟了ARS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得到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吻合,说明密度泛函理论用来研究茜素红的紫外可见光谱是有效可靠的。通过计算还确定了每个吸收峰对应的各个电子跃迁的贡献率以及Mulliken电荷分布。该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研究为茜草素型化合物的进一步应用、分子设计、药物构效关系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低密度泡沫玻璃是利用碎玻璃制造的一种气孔率大于90%的隔热保温材料,它具有强度高、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不吸湿、耐腐蚀等特性,在潮湿环境下抗冻性能好,是一种优良的低温、超低温隔热保温材料。该产品用途广泛,所用的原材料简单易得,但生产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过程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容易产生各种缺陷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对低密度泡沫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低密度和高成品率,提高产品的性能,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80.
杨剑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14,(3):65-67
文章基于热分析理论,对冷却栅管进行了结构热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热分析理论在冷却栅管元件中的应用过程。通过使用NX软件对冷却栅管元件进行结构热分析,得到了冷却栅管热通量和温度梯度的分布,并计算出了热—固耦合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冷却栅管元件设计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