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00篇
  免费   2656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电工技术   239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69篇
化学工业   14882篇
金属工艺   1328篇
机械仪表   1162篇
建筑科学   2257篇
矿业工程   15211篇
能源动力   2452篇
轻工业   2371篇
水利工程   378篇
石油天然气   2170篇
武器工业   142篇
无线电   9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10篇
冶金工业   8662篇
原子能技术   377篇
自动化技术   916篇
  2024年   366篇
  2023年   1350篇
  2022年   1705篇
  2021年   1944篇
  2020年   1760篇
  2019年   1370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1098篇
  2016年   1297篇
  2015年   1645篇
  2014年   3184篇
  2013年   2363篇
  2012年   2699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543篇
  2009年   2594篇
  2008年   2660篇
  2007年   2272篇
  2006年   2237篇
  2005年   2368篇
  2004年   2303篇
  2003年   2290篇
  2002年   1948篇
  2001年   1917篇
  2000年   1667篇
  1999年   1468篇
  1998年   1514篇
  1997年   1393篇
  1996年   1269篇
  1995年   1336篇
  1994年   1079篇
  1993年   965篇
  1992年   881篇
  1991年   899篇
  1990年   812篇
  1989年   77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4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介绍了在正转链条式普通燃煤锅炉上安装分层式给煤装置的安装、调试过程,并对其工作原理、组成及易出现的问题及排除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为研究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对遗煤自燃的影响,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求解质量、动量和组分传输方程组比较不同抽采方式下采空区流场与浓度场的变化规律,得到3种不同瓦斯抽采方式的抽采效果和火灾风险的优劣排序。结果表明:由于需要使抽采口进入瓦斯富集区,所以抽采效果越好越容易引导空气向采空区纵深发展,自燃危险性越大,如果氧化带扩大范围超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极限,应配合注氮等措施降低自燃概率;综合考量抽采效果和安全性,上隅角埋管抽采方案最为经济、安全;当抽采口离工作面较近时,抽采负压过大会引起空气漏风回流,造成抽采浓度降低,甚至引起抽采口附近自燃。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低温冻结石门揭煤煤体温度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制作煤样时将U形铜管预埋在内并进行注液氮冻结,通过温度测量、红外热成像、单轴压缩等试验分析了不同冻结时间下煤样内部及表面温度和应力-应变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煤样内部及表面温度呈下降趋势;煤样表面最低温度位于U形铜管附近,煤样表面最高温度位于煤样边界;在压密阶段,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煤样应变逐渐减小,压密阶段缩短;在弹性变形阶段和屈服阶段,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煤样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振动信号辨识是实现综放开采煤矸识别的有效手段,现有方法在识别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特征提取与随机森林(RF)的煤矸识别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仪采集了某综放工作面煤和矸石冲击液压支架尾梁产生的振动信号,分别对2种信号进行EMD,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根据EMD结果选取有效IMF,分别提取IMF能量、峭度、矩阵奇异值及对应熵作为特征向量,采用各特征向量独立训练RF模型,根据各RF模型对测试样本的识别结果筛选特征向量,并建立特征数据集;采用特征数据集训练RF模型,采用训练好的RF模型实现煤矸识别。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00组煤矸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96.5%,且当RF模型中决策树数量设置为100或150时识别准确率最高,对测试样本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的耗时不超过0.2s,满足综放工作面煤矸识别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通风量相同情况下,温度从24.8℃升高到40℃时,O_2随着风流向整个采空区渗入,O_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温度相同情况下,当风量从1 800m3/min增大到2 700m3/min时,采空区漏风范围大幅度提升,采空区O_2浓度场变化明显,O_2几乎充满整个采空区,并且高浓度O_2存在范围增大,此时由于热量积聚导致采空区温度升高,采空区内部遗煤温度也持续增加,煤氧复合作用加快,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增大。(2)随着采空区距工作面距离增大,O_2浓度减小,进风侧O_2浓度大于回风侧O_2浓度,表明进风侧煤自燃危险性大于回风侧。(3)随着采空区深度增加,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O_2体积分数持续减小,曲线斜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回风侧O_2体积分数随采空区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量高浓度O_2存在于采空区150m之前,整个采空区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煤自燃危险性均大于回风侧。(4)当温度为40℃、通风量为2 700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为131m,将该最大宽度视为开采最大理论宽度,进一步计算安全推进速度,可为煤矿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煤矿采空区煤自燃高温区域可能导致甲烷/煤尘爆炸,有必要开展煤自燃诱发瓦斯/煤尘爆炸的研究。目前基于电火花诱发方式对瓦斯/煤尘爆炸特性的研究不能充分反映采空区内煤自燃诱发瓦斯/煤尘爆炸的特性,针对该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40L气体爆炸设备研究在高温热源表面点火方式下甲烷/煤尘爆炸特性。结果表明:(1)通过高温热源表面点火方式得到的甲烷/煤尘爆炸过程与甲烷/空气爆炸过程一致,均可分为3个阶段。(2)甲烷/煤尘的3个爆炸参数(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温度)随甲烷浓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先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峰值后随甲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甲烷浓度小于转折浓度时,甲烷/煤尘的3个爆炸参数分别大于甲烷/空气相对应的爆炸参数;当甲烷浓度大于转折浓度时,甲烷/煤尘的3个爆炸参数分别小于甲烷/空气相对应的爆炸参数;由于煤尘的加入,甲烷/空气的3个爆炸参数的转折体积分数由11.5%分别降至9.5%,10.5%和9.5%,峰值分别增加了0.8%,6.9%和0.8%,且规律性下降。(3)由于点火方式不同,爆炸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电火花引爆甲烷/煤尘后爆炸温度在下降阶段(Ⅲ阶段)再次出现升高的现象;高温热源表面引爆甲烷/煤尘后爆炸温度变化规律与未加入煤尘时保持一致。(4)对煤尘点燃温度预测函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拟合优度提高了20.05%;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煤尘在高温热源表面点火方式下的点燃温度预测函数。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