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92篇 |
免费 | 827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33篇 |
综合类 | 1188篇 |
化学工业 | 4271篇 |
金属工艺 | 1963篇 |
机械仪表 | 1062篇 |
建筑科学 | 1010篇 |
矿业工程 | 482篇 |
能源动力 | 393篇 |
轻工业 | 797篇 |
水利工程 | 87篇 |
石油天然气 | 298篇 |
武器工业 | 80篇 |
无线电 | 135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27篇 |
冶金工业 | 1504篇 |
原子能技术 | 158篇 |
自动化技术 | 11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0篇 |
2024年 | 298篇 |
2023年 | 443篇 |
2022年 | 468篇 |
2021年 | 615篇 |
2020年 | 554篇 |
2019年 | 457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370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849篇 |
2013年 | 652篇 |
2012年 | 758篇 |
2011年 | 795篇 |
2010年 | 720篇 |
2009年 | 784篇 |
2008年 | 895篇 |
2007年 | 837篇 |
2006年 | 807篇 |
2005年 | 836篇 |
2004年 | 720篇 |
2003年 | 654篇 |
2002年 | 572篇 |
2001年 | 560篇 |
2000年 | 503篇 |
1999年 | 423篇 |
1998年 | 489篇 |
1997年 | 413篇 |
1996年 | 385篇 |
1995年 | 383篇 |
1994年 | 435篇 |
1993年 | 330篇 |
1992年 | 319篇 |
1991年 | 288篇 |
1990年 | 291篇 |
1989年 | 253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对盐酸是卡因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血清中盐酸普鲁卡因的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在PH=4.0的HCl和NH4Cl缓冲底液中,于+0.97V处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盐酸普鲁卡因浓度在6×10^-6mol/L-3×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4.8×10^-6mol/L,该法应用于人的血清中盐酸普鲁卡因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本文探讨了呋喃苯胺本以玻碳电极上的阳极伏安行为及分析测定。在PH=10的NH3-NH4C1缓冲溶液中,于+0.76V(vs.Ag/AgCl)左右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氧化峰,检测下限为3.0×10^-8mol/L。并对针剂中呋喃苯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3.
XS快速计算编程法,对于常见的直线与直线相交(LL型);直线与圆相交或相切(LR型);圆和圆相交或相切(RR型);乃至于非圆曲线、二点共圆、三点共圆和三切圆的求解,都不需要找计算关系式,也不需要列联立方程组,也无需另外作图,只需 相似文献
74.
75.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作为替代钍钨电极的无辐射钨电极材料,其应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二者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并未开展定量评价。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对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研究,功能单位定义为分别生产1 t直径2.4 mm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结果表明,两种钨电极的环境热点均为上游原料阶段钨粉和氧化钨,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78.56%和55.15%;在工艺链中环境热点为烧结工艺,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9.50%和32.30%。两种钨电极的环境影响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钍钨电极,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可降低35.81%的总环境影响,具有环境优势。对两种钨电极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3类环境影响类型贡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游原料对这3类指标贡献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76.
77.
一、前言近几年,在有前途的电池系列中,锂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发展前景尤为广阔。锂蓄电池在开始阶段用金属锂做负极,循环寿命短,又很难有效地防止因枝晶刺破隔膜引起的内部短路,由此产生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于是人们努力寻找替代材料。我 相似文献
78.
1,4-萘醌因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可作为电池的电极材料。然而,由于1,4-萘醌导电性较差、易溶解于电解液中等问题,限制了其作为锂/钠离子电池电极的应用。以单壁碳纳米管为容器,将1,4-萘醌封装在单壁碳纳米管内部后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拉曼光谱试验结果表明:与单壁碳纳米管之间的“π-π”键相互作用可以有效阻止1,4-萘醌的溶解,而且提高了1,4-萘醌对锂/钠离子的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80.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pper and silver vapours on the air arc behavior is performed.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FLUENT is adapted and modified to develop a twodimensional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models of arc with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transport coefficients, net emis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radiation model of 99% ai-1% Cu, 99% air-1% Ag, and pure air,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vaporization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 may cool the arc center region and reduce the arc velocity. The effects of Ag vapour are stronger compared to those of Cu vapou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