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89篇 |
免费 | 1340篇 |
国内免费 | 7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87篇 |
综合类 | 1738篇 |
化学工业 | 2280篇 |
金属工艺 | 2303篇 |
机械仪表 | 821篇 |
建筑科学 | 4716篇 |
矿业工程 | 586篇 |
能源动力 | 211篇 |
轻工业 | 2437篇 |
水利工程 | 671篇 |
石油天然气 | 550篇 |
武器工业 | 139篇 |
无线电 | 8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86篇 |
冶金工业 | 1219篇 |
原子能技术 | 91篇 |
自动化技术 | 11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34篇 |
2023年 | 695篇 |
2022年 | 720篇 |
2021年 | 814篇 |
2020年 | 761篇 |
2019年 | 576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464篇 |
2016年 | 540篇 |
2015年 | 730篇 |
2014年 | 1323篇 |
2013年 | 1082篇 |
2012年 | 1093篇 |
2011年 | 1199篇 |
2010年 | 1095篇 |
2009年 | 1189篇 |
2008年 | 1384篇 |
2007年 | 978篇 |
2006年 | 917篇 |
2005年 | 916篇 |
2004年 | 717篇 |
2003年 | 573篇 |
2002年 | 541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389篇 |
1999年 | 348篇 |
1998年 | 301篇 |
1997年 | 282篇 |
1996年 | 229篇 |
1995年 | 233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3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快速凝固条件下单晶镍基高温合金中MC型碳化物的形态及生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快速凝固条件下,MC型碳化物的生长形态规律及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碳化物的形态和成分都有明显改变,从枝晶形的(Ti,Al)C经花形的(Ti,Al,Ta)C至块形的(Ti,Ta)C。其生长机制为小平面侧向生长及随机分叉。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某些承受热循环工况的铸件,采用实验室手段,研究了不同石墨形态铸铁──灰铁、蠕铁、球铁在>50~40℃循环温度下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球铁的热疲劳抗力最好,灰铁次之,蠕铁最差,研究结果可供实际生产中,选材时的参政。 相似文献
993.
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增容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增容剂含量、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随马来酸酐接枝HDPE(HDPE-g-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低密度聚乙烯的增加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随木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缺口冲击强度则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94.
995.
本文论述了用非破坏性取样碳化物相分析方法检测吉林热电厂2号炉过热器联箱的情况。检测结果表明:经过24万小时长期运行,在510℃运行温度下的联箱,碳化物相中钼、铬含量占钢中钼、铬含量的百分比已分别达到37.980%~55.710%,21.200%~32.900%,明显高于运行温度为408℃的联箱(钼19.890%~21.740%,铬9.250%~11.310%)。这说明高温是促使固溶体相中合金元素向碳化物相中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我们在电厂金属监督工作中要密切注意高温金属部件中合金元素在固溶体相和碳化物相之间的迁移量,借以评价材质的老化程度,为高温金属部件的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我国火电机组12CR1MoV钢蒸汽管道在运行过程中,钢管金属的碳化物相显微形貌特征,元素成分含量和相晶格结构的变化特性,并讨论了金属碳化物相变化过程对蒸汽管道老龄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998.
土壤中氟的形态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量或不足对生物均可造成危害,对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综合比较,探讨了氟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过程,为探索土壤氟污染的防治及危害、土壤中氟化物的迁移、转化特征及氟的环境生物学意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