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7篇 |
免费 | 652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2篇 |
综合类 | 707篇 |
化学工业 | 1132篇 |
金属工艺 | 5308篇 |
机械仪表 | 2276篇 |
建筑科学 | 135篇 |
矿业工程 | 392篇 |
能源动力 | 259篇 |
轻工业 | 633篇 |
水利工程 | 38篇 |
石油天然气 | 239篇 |
武器工业 | 156篇 |
无线电 | 1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00篇 |
冶金工业 | 1237篇 |
原子能技术 | 45篇 |
自动化技术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11篇 |
2020年 | 379篇 |
2019年 | 277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311篇 |
2015年 | 338篇 |
2014年 | 763篇 |
2013年 | 482篇 |
2012年 | 607篇 |
2011年 | 659篇 |
2010年 | 579篇 |
2009年 | 563篇 |
2008年 | 582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514篇 |
2005年 | 480篇 |
2004年 | 509篇 |
2003年 | 403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326篇 |
1999年 | 307篇 |
1998年 | 340篇 |
1997年 | 293篇 |
1996年 | 284篇 |
1995年 | 306篇 |
1994年 | 283篇 |
1993年 | 245篇 |
1992年 | 267篇 |
1991年 | 253篇 |
1990年 | 258篇 |
1989年 | 284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淬火纵向裂纹在热处理工业中十分常见。本工作结合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16 mm直径的42CrMo圆柱件在不同的淬火介质(清水、油、盐水单液淬火和清水-油双液淬火)及淬火工艺下的淬火开裂现象进行了研究。经过清水淬火后的圆柱件均出现了纵向裂纹,但经油、盐水和清水-油双液淬火后的试样均未出现裂纹。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以上不同淬火工艺的淬火应力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全淬透淬火件的淬火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残余应力计算结果表明,42CrMo圆柱件在清水中淬火开裂的原因是由其表面较高的拉应力引起;经盐水淬火后的试样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其对淬火开裂的预防具有有益作用。基于淬火开裂实验和热应力及相变应力的计算结果,提出了两种预防全淬透件纵向开裂的方法。通过分析样品在清水淬火时的瞬时应力,对淬火开裂时的时间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V和Mo元素的添加以及热处理制度对轴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EBSD和TEM等手段表征和测试了试验钢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力学性能、显微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并计算了残留奥氏体的含量。结果表明,经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后,相比于淬火+回火处理,不同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均高于淬火+回火处理,而显微硬度则相反,冲击吸收能量改善最为明显。经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断口具有孔洞聚合型断裂的特征,而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的断口属于解理断裂;加入V和Mo元素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均降低,并存在两种形态,一是分布于晶界处的块状残留奥氏体,平均尺寸在500 nm左右;二是分布在贝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平均尺寸在1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淬火油污染严重、生产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介绍一种新型水基淬火介质,及替代传统油淬的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对不同规格的42CrMo钢在无机高分子水基淬火液中淬火再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介质替代淬火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42CrMo钢在淬火后的硬度值为55~56 HRC;回火后的硬度值为285 HBW;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索氏体。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均达到大型合金钢锻件的JB/T6396技术条件要求。因此,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42CrMo钢的淬火,显著提高了偏航齿圈综合热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建立适用于冷塑性加工力学性能研究的材料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微观变形机制分析的本构模型建立及其验证方法。以高脆硬性的淬火态42CrMo钢为例,首先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硬度,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取冷塑性变形流动应力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流动应力数据特点建立了Z-A (Zerilli-Armstron)修正本构方程,最后结合硬度压痕实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对本构方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Z-A本构模型拟合效果好,相关度较高;硬度压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整体误差较小,所建立的本构方程能够准确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可以用于淬火态42CrMo钢冷塑性加工的力学特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