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51篇
化学工业   231篇
金属工艺   1308篇
机械仪表   213篇
建筑科学   103篇
矿业工程   100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武器工业   54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0篇
冶金工业   691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了Cr-Mo钢在1~90℃/s的冷却速度下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膨胀曲线,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实验钢的CCT曲线;同时测量了施加轴向载荷为0、40MPa、80MPa和120MPa的压应力时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膨胀曲线,冷却速度分别为50℃/s、70℃/s和90℃/s.利用杠杆定律,根据不同温度下的膨胀量计算得到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压应力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和贝氏体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冷却速度为50℃/s和70℃/s连续冷却时,压应力抑制前期阶段的贝氏体相变,促进后期阶段的贝氏体相变;在以冷却速度为90℃/s连续冷却时,压应力对整个贝氏体相变过程都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应力较大时:压应力使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Bs升高,贝氏体相变终了温度Bf降低.  相似文献   
962.
25SiMnMoV钢粒状贝氏体回火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5SiMnMoV钢粒状贝氏体组织和回火过程及其回火组织形态,粒状贝氏体的回火转变主要是(M-A)小岛的回火转变,包括残余奥氏体转变及马氏体分解。粒状贝氏体经中、高温回火后,在铁素体晶界上存在碳化物偏聚,容易引起组织脆化。  相似文献   
963.
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4%的Fe-C-Mn-Si钢进行等温处理得到贝氏体组织,采用EBSD技术对奥氏体共格孪晶界上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均成近似K-S取向关系.奥氏体孪晶界两侧形成取向相同的变体对.此变体对形成后,孪晶界基本不再显现.晶体学分析表明,共格孪晶界两侧可能出现的变体对最多不超过3组,且这3组变体对的惯习面均与孪晶界平行,因此,贝氏体铁素体变体都将沿孪晶界生长.含C量为0.05%的Fe-C-Mn-Si钢中奥氏体孪晶界上只观察到一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对的形成,这是因为C含量较低,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快,消除了其它变体对的形核机会,先形核的变体对一旦形核就迅速覆盖整个孪晶面.而在含C量为0.4%的Fe-C-Mn-Si钢中,由于C含量较高,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慢,3组变体对均有机会形核,因此,在孪晶界上可以观察到这3组变体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964.
采用TIG焊接方法对1500 MPa级纳米贝氏体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硬度测试与拉伸试验考察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贝氏体钢的焊接性较差,TIG焊焊缝和淬火区组织为淬硬的马氏体,硬度高达1000 HV;焊缝偏析严重,在枝晶间出现残余奥氏体;焊接接头出现冷裂纹,且为沿晶脆性断裂;回火区析出大量碳化物,主要为M7C3(M表示Fe,Cr,Mn)和渗碳体Fe3C,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析出量增大,成为焊接接头的又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65.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66.
观察并研究了250 ~ 600℃区间回火对超高强贝氏体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和冲击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再升高变化规律.250 ~ 350℃回火,残留奥氏体分解速率缓慢,抑制了板条合并粗化,组织为板条贝氏体+稳定膜状残留奥氏体,析出相粒子尺寸细小,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特别是在350℃回火时,板条内部有ε碳化物析出,以及位错移动所形成的位错胞状亚结构细化了晶粒,使其具有最佳强韧配合.450℃回火,残留奥氏体大量分解导致组织内部出现链状分布的渗碳体,引起回火脆性.600℃回火,残留奥氏体几乎全部分解,部分区域发生再结晶,塑性和韧性提高而强度明显降低,析出物明显粗化.力学性能的非单调变化归因于钢在回火过程中,既包括板条贝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也包括残留奥氏体分解与析出相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967.
采用埋弧自动焊接方法焊接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分析了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中不同微区的显微组织特征与冲击韧度之间的关系.焊接接头粗晶区和细晶区的显微组织分别为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和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其-20℃的平均冲击吸收功分别为45 J和170 J.粗晶区中粒状贝氏体的有效晶界为原始奥氏体晶界,晶内存在大量的小角度晶界和亚晶界,有效晶粒尺寸较大,冲击韧度显著降低;细晶区中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有效晶粒尺寸约为5.3μm,大角度晶界可以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具有较好的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968.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及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和方法,结合工业生产试制,采用加热温度1250℃,在炉时间分别为180min、200min、220min进行加热,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对420MPa级高性能桥梁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工艺下钢板屈服强度均能达到460MPa级,并且有良好的塑性和低温冲击韧性。20mm钢板的断面组织均匀,为准多变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少量M/A组元构成的多相组织。板坯加热系数采用7-9分/厘米,在此范围内Q420qD钢板性能可以得到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969.
本文研究了在粉状乳化炸药中加入多孔粒状铵油后,炸药的密度、爆速、殉爆距离和猛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多孔粒状铵油加入量的增加,炸药的装药密度变化不大,炸药的性能下降。但加入量为12%~16%时,炸药性能仍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70.
张连卫  张建民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555-1559
针对由特殊截面形状的金属棒所组成的理想二维粒状材料,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提出了一种细观组构特征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程序IPFA,实现了颗粒识别、接触搜索与组构分析等功能。该方法首先对粒状材料试样的原始数字图像进行增强,以消除噪声干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板匹配技术进行颗粒识别,并将识别结果用于颗粒间的接触搜索,最后给出试样内颗粒长轴方向与接触法线方向等组构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由规则颗粒组成的二维粒状材料,识别精度与效率均较高,可作为粒状材料的细观组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分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