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Planning》2013,(14):136-137
目的:观察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助手向后牵拉双肩,用尖嘴持骨器钳夹远骨折段,行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向远骨折段逆行穿针,再顺行穿入近骨折段,使锁骨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治愈率达100%。结论: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达到骨折的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固定稳固;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保护骨的血液供应,故骨折愈合快;这样有利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故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疤痕,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4例锁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年龄4~65岁,平均39岁.锁骨骨折外侧端23例,中段31例,内侧段0例,全部行克氏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平均4月,全部完全愈合.结论:克氏针是治疗锁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n=32):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Ⅱ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III组)。观察患者术中疼痛情况评定麻醉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III组。结论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并探讨其并发症。方法选取自1996年以来采用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8例,克氏针固定26例,重建钢板固定22例。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优18例,良4例,差4例,优良率84%。重建钢板组优17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86%。并发症:克氏针固定组,克氏针滑脱1例,弯曲、断裂3例,骨延迟愈合2例。重建钢板组,钢板断裂2例,螺钉松动2例,骨延迟愈合3例。结论选择恰当的克氏针是固定牢固的关键,不仅具有足够的抗骨折端的剪力和扭转力,还要有良好的操作性。重建钢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使骨折端有个良好的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锁骨上神经的保护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48例病例为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有6个月以上随访资料锁骨骨折患者。患者术中均接受锁骨上神经保护性游离,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麻木感觉、肩关节功能评分、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42±8.15)min,术中出血量(53.87±7.02)m L,骨折愈合时间(12.26±2.08)周,活动恢复时间(14.93±2.25)周,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钢板断裂、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麻木程度:无35例(81.40%),轻度8例(18.60%);麻木对生活的影响:无37例(86.05%),轻度6例(13.95%);疼痛程度:无43例(100.00%)。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为(87.26±2.24)分。患者3个月皮肤感觉障碍面积为(46.43±3.17)cm2,术后6个月降至(12.07±2.2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护性游离锁骨上神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感觉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神经保护操作需要一定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普通克氏针与螺纹克氏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9具防腐尸体锁骨标本,将每具标本左、右侧锁骨随机分到A、B两组,每组9具,制成锁骨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直径2mm普通克氏针与螺纹克氏针固定。通过三点弯曲、拉伸和扭转实验检验两种固定后的即时效果。结果两组弯曲挠度、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分别为4.91mm、28.90N、0.03Nm;4.83mm、76.48N、0.08Nm。结论螺纹克氏针固定在抗弯曲方面与普通克氏针固定相近,在抗拉伸和抗扭转方面比普通克氏针固定更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