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8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27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0年10月19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评结果揭晓,方方、苏童、鲁敏等人的30篇(部)作品分享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等六大奖项,但是文学翻译奖项空缺——初评入围的5部备选翻译作品全部落选,这在鲁奖评选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2.
置于晚清文学翻译的大背景下,对鲁迅及其弟周作人译介的《域外小说集》从翻译背景、翻译选材和翻译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域外小说集》在引进新的文类,选择译介弱小民族文学的作品和采取忠实于原作的直译方法上的开拓意识,为晚清翻译树立了良好的译风,也为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3.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文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其笔下塑造的寡妇形象,并联系鲁迅本人的身世,探析"寡母抚孤"与鲁迅创作这一题材的心理关系,认为"寡母抚孤"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销毁了鲁迅的批判锋芒。  相似文献   
204.
作为一位具有深刻现代意识的启蒙者,鲁迅将翻译活动作为他启蒙救亡的现代性诉求的工具。翻译贯穿其整个文学活动的始末,他通过大量译介国外文学作品试图给国民带来现代性思想,并重新想像中国,构建起以立人来立国的理想模式。对现代性的诉求使鲁迅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时代的边缘位置;而针对国民性改造所作出的翻译选择则充分体现了他超前于时代的现代性思想;同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为革命文学寻找到真正的思想武器,也为当时的现代性救亡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5.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206.
瞿秋白与鲁迅,两位伟人在艺术欣赏、审美取向、生活经历等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携起手来,彼此尊重,相互支持,以心换心,共同前进。两位伟人不仅是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进文化思想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树立了大思想家孔子所要求、所向往的真君子形象。这种形象中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瞿秋白,最好也研究鲁迅。  相似文献   
207.
迷茫的时代产生迷惘的人."五四"退潮期的鲁迅在黑暗中苦苦求索,处于一种谓之"彷徨"的心理状态,内心的两个侧面始终在对话和相互诘难.这种心态折射在鲁迅自我小说的叙事上,则体现为叙述代言人的出现和双重叙事.  相似文献   
208.
鲁迅小说中呈现出一系列“后封建语境“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纷纷走向幻灭的命运演绎中,鲁迅对时代、社会,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9.
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以时间和空间的异同,将第一人称叙事结构分为3种类型: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第一人称叙事;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第一人称叙事。由此探讨了鲁迅如何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合到虚构叙事中,让其作品成为既区别于传统小说,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210.
以韦努蒂译者隐身的概念来考察鲁迅翻译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强烈主体意识,指出在鲁迅前后期的翻译实践中都存在众多的操控行为,译者的主体意识不仅体现在前期的透明译作里,更为明显地反映在后期直译观指导下的翻译活动中,译作的字里行间都彰显出译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