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12篇
  免费   5606篇
  国内免费   3634篇
电工技术   1481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5337篇
化学工业   4122篇
金属工艺   18658篇
机械仪表   3430篇
建筑科学   15866篇
矿业工程   1322篇
能源动力   1199篇
轻工业   1760篇
水利工程   835篇
石油天然气   2111篇
武器工业   402篇
无线电   8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64篇
冶金工业   14750篇
原子能技术   484篇
自动化技术   848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764篇
  2022年   1842篇
  2021年   2069篇
  2020年   2183篇
  2019年   1627篇
  2018年   1360篇
  2017年   2190篇
  2016年   2273篇
  2015年   2613篇
  2014年   4512篇
  2013年   3964篇
  2012年   5215篇
  2011年   6088篇
  2010年   4604篇
  2009年   4761篇
  2008年   3823篇
  2007年   4889篇
  2006年   4360篇
  2005年   3578篇
  2004年   2964篇
  2003年   2556篇
  2002年   2189篇
  2001年   1812篇
  2000年   1590篇
  1999年   1299篇
  1998年   1017篇
  1997年   979篇
  1996年   820篇
  1995年   606篇
  1994年   544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高耐腐蚀耐酸性气体的13%Cr油井用钢管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长娥 《钢管》1998,27(5):51-56
在钢中复合添加Cu,Ni不会生成铁素体相,却能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复合添加Cu,Ni元素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的机理,是由于生成的腐蚀皮膜为非结晶体,且在腐蚀皮膜下面形成了Cu的富集层。添加Mo元素,特别是在添加1.5%以上的Mo时,可以提高钢的耐酸性气体腐蚀的特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了低C—13%Cr—Cu—Ni—Mo钢管、该钢管具有良好的耐CO2腐蚀性能、耐酸性气体腐蚀特性以及高的强度和韧性,可在许多情况下替代双相不锈钢。  相似文献   
982.
用焊接热模拟,普通光学金相,透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X射线和常规拉伸、冲出等手段研究了一种新型Si-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过热区的脆化机理.结果表明,在焊接热模拟条件下,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是影响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少量准下贝氏体与低碳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随线能量增加,影响韧性的主要因素是奥氏体晶粒粗化以及高温时碳原子在奥氏体晶界及其附近的偏聚;而且碳原子的这种偏聚是经过较高线能量热循环后出现沿晶脆性断口的主要原因.粒状贝氏体及粒状组织中的M-A岛不是该钢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3.
陈文怡  周建 《热加工工艺》2007,36(10):12-14
以不锈钢粉末、钛粉和碳粉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法在真空条件下制备了不锈钢-TiC超细复合粉末。采用X-ray、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评价等分析技术对球磨过程中粉末的微观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不锈钢复合粉末逐渐细化,最终可达到纳米级。同时,钛粉和碳粉在球磨过程中反应形成TiC.并在不锈钢晶内形成TiC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84.
To improve the cycle stability at high voltage and high charge/discharge rate, spherical LiNi1/3Co1/3Mn1/3O2 was coated with Al2O3 by using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process, and the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SEM images show that there is a uniform coating on the modified spherical LiNi1/3Co1/3Mn1/3O2.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erties of LiNi1/3Co1/3Mn1/3O2 coated with 0.5% aluminum oxide are the best. The initial capacities are 150 and 173 mA.h/g at the rate of I C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2.7-4.3 V and 2.7-4.6 V,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charge capacities maintain about 99% and 85% after 30 cycles,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the bare LiNi1/3Co1/3Mn1/3O2 are only 90% and 75%, respectively. The CV tests of LiNi1/3Co1/3Mn1/3O2 show that Al203-coating can restrain the oxide-reduction peak currents fading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course.  相似文献   
985.
用热分析天平连续称重法和线性回归分析对高温空气介质下T91钢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91钢在650、675℃时的水蒸气氧化动力学遵守三次抛物线规律;在700℃和750℃时遵守双直线规律。  相似文献   
986.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引水压力钢管焊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向焊接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结合水电四局水工机械总厂三峡分厂在三峡压力钢管自动焊接施工中的突破性实践,对目前各种常用焊接工艺方法进行了对比,对脉冲MAG自动焊的工艺、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87.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10S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增重法研究了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10S在700、900和1000℃空气中高温氧化动力学,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氧化膜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700℃时氧化速率比较稳定且氧化增重较小,其余温度下氧化增重较大且遵循抛物线规律。该钢中Cr在高温时容易形成FeO·Cr2O3、FeO·Fe2O3和尖晶石结构(FeCr2O4,NiCr2O4)等保护性氧化膜,是310S钢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8.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车轮用双相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良  宋平 《轧钢》2005,22(4):66-67
介绍了车轮用热轧双相钢板的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组织性能和冲压使用效果,该产品强度高、塑性好,屈强比为0.64~0.68。  相似文献   
989.
连铸连轧非调质钢的强度计算及其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志林  刘伟东  林成 《金属学报》2004,40(12):1248-1252
非调质钢的强度为α-Fe基体细化强度与固溶强化、奥氏体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界面强化和过饱和铁素体析出碳化物的析出强化的强度增量之和.以细晶铁素体强度为基础,利用相最强键上的共用电子数nA及相界面电子密度差△p计算了连铸连轧非调质钢固溶强化、界面强化、弥散强化和析出强化的强度增量.给出了一组计算非调质钢连铸连轧终轧强度的公式.可根据化学成分和工艺规定的终轧晶粒尺寸计算终轧强度,或根据技术要求的强度给出相应的轧制晶粒尺寸与化学成分间的最佳组合.实现了化学成分——轧制晶粒尺寸——终轧强度的计算机预报.  相似文献   
990.
采用斜Y坡口对接裂纹试验对F/B复相钢板JB800进行了抗冷裂试验,对不同预测止裂温度的碳当量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材的碳含量低时,可以在较高的碳当量条件下,具有较低的冷裂纹敏感性。对F/B复相钢采用CET公式预测止裂温度较为准确。同时采用计算机测定了焊接热循环,根据t100预测不同板厚的焊接止裂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