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95篇
  免费   4610篇
  国内免费   1337篇
电工技术   520篇
综合类   2856篇
化学工业   27689篇
金属工艺   1428篇
机械仪表   578篇
建筑科学   791篇
矿业工程   1146篇
能源动力   1220篇
轻工业   19273篇
水利工程   93篇
石油天然气   3380篇
武器工业   72篇
无线电   4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91篇
冶金工业   2091篇
原子能技术   478篇
自动化技术   334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783篇
  2022年   1688篇
  2021年   2082篇
  2020年   1831篇
  2019年   1785篇
  2018年   1574篇
  2017年   2017篇
  2016年   2091篇
  2015年   2058篇
  2014年   3086篇
  2013年   3641篇
  2012年   4167篇
  2011年   4278篇
  2010年   3073篇
  2009年   3136篇
  2008年   2702篇
  2007年   3529篇
  2006年   3261篇
  2005年   2752篇
  2004年   2338篇
  2003年   2027篇
  2002年   1793篇
  2001年   1538篇
  2000年   1398篇
  1999年   1197篇
  1998年   964篇
  1997年   729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517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383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A series of dimer acid-based polyamides were synthesized by melt-polycondensation of dimer acid and various aromatic diamine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 NMR).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amides, such as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elting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olyamides’ intrinsic viscosity ranges from 1.8 dL·g−1 to 2.2 dL·g−1, an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140 °C to 181 °C.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bserved from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fall in the range of 34.8–48.2 °C.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ant polyamid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A1212. The heat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 (4, 4′-diphenylsulfone dimeramide) (PSD) and poly(4, 4′-diphenyl dimeramide) (PPDI)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PA1212.  相似文献   
952.
取代苯甲酸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拓扑QSA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分子图形学技术计算了13种取代苯甲酸的新型分子连接性指数(mXtv)及电性拓扑指数(En).基于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取代苯甲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活性(pC)与4Xpcv、E16、E40的最佳相关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47,显示高度拟合性与强的预测能力.该模型经Jackknife法检验,具有可靠性与稳健性.  相似文献   
953.
弱酸性条件起始合成MUF树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一种新的在"弱酸—弱碱—弱酸—弱碱"条件下合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的工艺,对弱酸性条件下起始合成MUF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酸性阶段加入的三聚氰胺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在最佳工艺基础上,评价三聚氰胺用量对MUF树脂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胶合板性能的影响,并对MUF树脂和普通脲醛树脂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证明:三聚氰胺在甲醛与尿素一次缩聚之后加入,对脲醛树脂改性效果最好,其胶合板湿剪切强度与甲醛释放量之间达到较好平衡,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为0.63mg/L,湿剪切强度为1.03MPa.红外谱图分析表明:三聚氰胺分子以亚甲基与脲醛树脂分子链相连并有可能嵌入脲醛树脂分子链中,形成一定数量的醚键,使三聚氰胺在脲醛树脂中真正起到骨架作用.  相似文献   
954.
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成条件中各因素的最佳水平:θ=45℃,引发剂中过硫酸钾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6%,m(AA)∶m(玉米秸秆)=8∶1,丙烯酸中和度为70%,t=4 h。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进行了性能测试,对秸秆预处理前后及产物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吸水率最高达到291 g.g-1,吸盐水率达到49 g.g-1。  相似文献   
955.
以1,3-丁二醇、柠檬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在120℃油浴中反应,合成了柠檬酸-1,3-丁二醇-柠檬酸(CBC)爪状物小分子;然后,以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使CBC依次与环烷酸、十八醇分别在140℃和180℃油浴下接枝,合成了新型的爪形大分子柠檬酸-1,3-丁二醇-柠檬酸-环烷酸-十八醇(CBC—NO)。采用^1H—NMR及IR对合成的两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CBC和CBC—NO与所设计的分子结构相吻合。用元素分析确定了CBC的化学组成为C16H22O14。合成的CBC—NO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将CBC—NO按600μg/g的加剂量添加到不同的轻柴油中,柴油的冷滤点最大可降低8℃。  相似文献   
956.
某机组汽轮机油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油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轮机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品在设备中运行时间的长短,关系到用油设备的安全及用油单位的经济成本.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汽轮机油质变化的因素,以便在今后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油的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57.
介绍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电催化机理,以及Pt基、Pd基附载型和非附载型阳极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金属合金d-带能级移动和金属表面偏析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活性的影响,对筛选阳极催化剂合金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8.
根据文献合成了联苯二甲酸,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o(C14H8O4)(C12H12N2)暗紫色的微晶粉体。通过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实验检测电容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验证了润滑油中水含量、铁含量和总酸值的变化量与润滑油介电常数增值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润滑油含水、总酸值、含铁的增加,润滑油介电常数变化趋势一致;对润滑油介电常数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含水量;用介电常数作为评价润滑油衰变程度的综合指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0.
为了探讨高硫煤还原磷石膏生成SO2的反应机理,通过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连续升温条件下不同C/SO3比和不同高硫煤粒径对SO2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高硫煤还原磷石膏可以大大提高SO2浓度,在700~800℃和1 000~1 100℃时SO2浓度出现了2个峰值,与磷石膏煅烧产生的SO2浓度比较,最大分别提高了25.55%和42%;<800℃时较强的还原气氛有利于SO2的生成,反之;在700~800℃时高硫煤粒径对SO2浓度的影响最显著,SO2浓度最大相差约15%;SO2浓度随着粒径的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