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5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电工技术   121篇
综合类   136篇
化学工业   169篇
金属工艺   417篇
机械仪表   93篇
建筑科学   208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183篇
轻工业   136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124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3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6篇
冶金工业   335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3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为考察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环状腐蚀的N80Q钢管的修复效果,采用数值分析和全尺寸爆破试验对修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缺陷轴向长度、缺陷深度和修复层厚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N80Q钢管的修复效果显著,经试验测试, 6 mm深缺陷的N80Q管道由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修复后爆破压力值提高了0.985倍;缺陷轴向长度对N80Q管道修复后的强度影响较小,随着缺陷轴向长度的增加,管道爆破压力值仅下降了3.5%;而缺陷深度对N80Q管道修复后的强度影响较明显,与无缺陷管道相比, 6 mm深缺陷管道修复后爆破压力值下降了9.9%, 7 mm深缺陷管道修复后爆破压力值下降了20.6%。  相似文献   
92.
多种工业控制场合需要使用智能设备,并以串行通信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三菱Q系列PLC无顺序通信方法仅支持接收“固定长度”与“变长度有固定结尾”两种数据对象,与发送“变长度无固定结尾”数据的智能设备不能妥善匹配。为此设计了一种Q系列PLC串口自由通信方法,该方法采用顺序控制程序实现了“变长度无固定结尾”数据接收、异常数据消除与通信模块故障自恢复,具有破除通信模块设定局限、可自行定义通信协议的特点。经实验其可同时支持多种智能设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3.
500 kV输电线路耐张线夹钢锚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某500 kV线路耐张线夹钢锚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 钢锚断裂的原因主要是压接工艺控制不当, 在第一模部位产生了应力集中;钢锚压接后加工硬化效应明显, 相较压接前钢锚硬度提高了72%, 达到了210HB, 室温冲击韧性降低了58%, 为31 J, 致使钢锚抵御冲击载荷能力降低, 最终在应力集中部位断裂。  相似文献   
94.
Given the high incidence of TBI, head injury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using both cadavers and 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s (ATD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nchmarked the response of ATD heads against human data. H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adult and ATD heads in impact, and to compare adult Hybrid III head responses to the adult head responses.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由H3BO3、K2B4O7和KF(质量比为7:10:3)3种组分配制而成的银钎剂的去膜机理。结果表明:在700 ℃时,K2B4O7或KF都不能单独去除Q235钢板表面的氧化膜,且KF会加快高温下钢表面的氧化速率;H3BO3能够去除Q235钢表面的氧化膜,然而其反应产物具有明显的非晶结构特征,并且流动性差。此外在700 ℃时,H3BO3与KF能够发生反应,其反应产物可以去除钢表面氧化膜。KF和K2B4O7之间也能在700 ℃发生类似的反应,然而其反应产物非常坚硬。因此,在700 ℃时,H3BO3、K2B4O7和KF混合钎剂能够与Q235钢板表面氧化膜反应,且反应产物具有明显的非晶特征。KF的加入将非反应性H3BO3-K2B4O7二元体系转化为反应性KF-H3BO3-K2B4O7三元体系。在这个三元体系中,KF不但对钢板没有腐蚀性,反而促进了氧化膜的去除。  相似文献   
96.
邓伟  秦小梅 《金属热处理》2021,46(12):247-251
研究了QT(淬火+回火)和QLT(淬火+临界淬火+回火)热处理对高强结构钢Q690GJ微观组织及低温韧性的影响。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低温冲击试样、无塑性转变试样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QLT工艺处理的Q690GJ钢低温韧性明显优于QT工艺。微观组织分析表明:QLT工艺处理试验钢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临界淬火工艺形成了更多数量的、且较为稳定的残留奥氏体软相,提高了起裂前的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形成更多取向混乱的马氏体板条束,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低温韧性、降低无塑性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97.
由于包含微源的多样性及运行模式的多样性,微网的二次频率控制面临着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挑战。文中提出了在多代理(Agent)分层混合控制模型中嵌入一种基于Q学习的智能算法。首先,动态预测出微网系统实时二次调频功率缺额值。其次,同时考虑微网运行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并采用模糊化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二次调度功率的分配。最后,在C++Builder环境下搭建了包括不同微源的本地层Agent和具有不同控制功能的中央层Agent的微网混合能量管理仿真平台,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Q学习的微网二次频率自适应控制器可以自适应微网系统结构及其参数的动态变化,实现微网二次调频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98.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of femtocells that share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with macrocells using distributed multi‐agent Q‐learning. We formulate and solve two problems representing two different Q‐learning algorithms, namely, femto‐based distributed and sub‐carrier‐based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s using Q‐learning (FBDPC‐Q and SBDPC‐Q). FBDPC‐Q is a multi‐agent algorithm that works on a global basis, for example, deals with the aggregate macrocell and femtocell capacities. Its complexity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in the system. Also, it does no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ub‐carrier macrocell capacity as a constraint.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SBDPC‐Q is proposed, which is a multi‐agent algorithm that works on a sub‐carrier basis, for example, sub‐carrier macrocell and femtocell capacities. Each of FBDPC‐Q and SBDPC‐Q works in three different learning paradigms: independent (IL), cooperative (CL), and weighted cooperative (WCL). IL is considered the simplest form for applying Q‐learning in multi‐agent scenarios, where all the femtocells learn independently. CL and WCL are the proposed schemes in which femtocells share partia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practical relevance and performance. We prov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L paradigm when used in the FBDPC‐Q algorithm. We show via simulations that the CL paradigm outperforms the IL paradigm in terms of the aggregate femtocell capacity, especially in networks with large number of femtocells and large number of power levels. In addition, we propose WCL to address the CL limitations. Finally, we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and scalability of both FBDPC‐Q and SBDPC‐Q, against several typical dynamics of plausible wireless scenarios (fading, path loss, random activity of femtocells, etc.). We show that the CL paradigm is the most scalable to large number of femtocells and robust to the network dynamics compared with the IL and WCL paradigm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
Q460高强钢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国产Q460高强钢焊接箱形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分割法对6个不同截面尺寸的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测量数据,得到了不同试件全截面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了板件宽厚比、板件厚度等几何尺寸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以及测量过程中人为产生的误差、截面板件间残余应力的相互影响及自平衡性等。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与截面尺寸直接相关,残余拉应力与截面尺寸关系不大;采用分割法测量时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很小;截面4块板件的残余应力能够分别满足自平衡条件。提出了适用于Q460高强钢焊接箱形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和计算式,该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截面尺寸的影响,且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0.
以板厚为20mm的Q345-B钢材为对象,采用埋弧自动焊工艺,通过4组试件研究构件组装间隙和构件施焊时摆放倾角对T型接头熔深的影响。通过接头宏观金相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得出结论:构件组装时预留合适的间隙,施焊时摆放较大的倾角均有利于增加接头的熔深值,且质量也可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