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3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对废水中铜和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MnO_4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并用改性生物炭吸附水中的Cu~(2+)和氨氮。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中的—OH基团数量增多且其表面有新生态MnO_2生成,吸附能力增强;生物炭吸附Cu~(2+)、氨氮的最佳pH为7;共存Na~+不影响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但显著影响对氨氮的吸附。生物炭对Cu~(2+)、氨氮的吸附分别遵循准二级、一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行为,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72.
73.
为考察生物炭三维电极对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以生物炭为反应介质构建三维电极反应器,研究其对无氯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探究水中氨氮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三维电极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氨氮高效去除(氨氮初始质量浓度ρ0=100 mg/L,t=3 h,η=45.72%),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氨氮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消耗OH-的反应过程.反应器系统中反应产物分析证明,生物炭吸附作用对氨氮去除贡献甚微,氨氮主要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作用得以去除,最终转化为等量的N2和NO3--N而得以去除.  相似文献   
74.
生物炭(BC)由于活化性能良好、成本低且绿色环保,广泛应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改性修饰方法可以丰富BC表面活性位点,进一步增强BC的理化性质,提高活化性能与稳定性。首先,综述了生物炭应用于活化PS的改性方法;其次,总结了BC激活PS的反应活性位点,PS活化的自由基与非自由基途径及其差异;接着,分析了改性以及生物质原料对两种不同活化途径之间的转化影响;最后,展望了BC活化PS应用及机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and residence time on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values, biochars were produced from corn stalk, rice hull, peanut hull and tobacco stalk at 200°C–700°C for one minute and 60 minutes, respectively. When temperatures and residence times increase, yields of biochars decrease accompany with higher pH values of biochars, changing the acidity of biochars from acidic to alkaline, and increasing total C and parts of the available N and K contents of bioch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edstock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available nutrients of biochars.  相似文献   
76.
77.
NiO-Samaria-Doped-Ceria (NiO-SDC) composite powders was synthesized by a traditional mechanical mixing process and tested as anode material for Direct Carbon Fuel Cell (DCFC), which uses almond shell biochar as fuel and molten carbonate-doped ceria composite as electrolyte. A three-layer pellet cell, viz. cathode (Lithiated NiO-SDC), composite electrolyte and anode (NiO-SDC) is fabricated by a die-pressing, screen printing and sintering method.  相似文献   
78.
以玉米秸秆(CS)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采用挤压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玉米秸秆生物炭(PE?HD/CSB)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MA)对PE?HD/CSB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旋转流变仪(DHR?2)、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CSB及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用Harmonic?Mean界面方程研究了CS和CSB同PE?HD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与CS相比,CSB的芳香化程度增加,且与PE?HD的界面张力更低,MA的加入提高了生物炭复合材料的稳定性、相容性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9.
用聚合氯化铝与鸡粪生物炭联合强化处理染液废水,探讨了聚合氯化铝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反应时间、鸡粪生物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鸡粪联合处理印染废水,不仅可"以废治废",而且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好。其优化工艺条件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400 mg/L,pH值为8,搅拌速度80 r/min,鸡粪生物炭投加量为6 g/L,反应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COD Cr的去除可达90%以上,脱色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80.
利用稻壳、杨木在600℃下制备稻壳炭、杨木炭,以稻壳、稻壳炭、杨木、杨木炭为填料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跟稻壳、杨木相比,稻壳炭、杨木炭具有较高的含碳量、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及较低的极性;稻壳炭/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34.95 MPa、1.76 GPa、26.25 MPa、1.83 GPa,均高于稻壳/HDPE复合材料,杨木炭/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为40.14 MPa、2.43 GPa、30.64 MPa、2.17 GPa,均高于杨木/HDPE复合材料;此外,稻壳炭/HDPE复合材料、杨木炭/HDPE复合材料的抗蠕变强度、抗应力松弛能力均高于稻壳/HDPE复合材料、杨木/HDPE复合材料。以上实验结果可为农林废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