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87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602篇
矿业工程   8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篇
冶金工业   47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MR阻尼器在风雨激振的斜拉索中的减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虑拉索垂度等条件下建立了拉索的风雨激振空间力学模型。在假设水线简谐运动,其频率和拉索一阶频率相等的条件下,得到了拉索在不加阻尼器的情况下距顶端1/2处和3/4处的面内、面外位移响应以及它们的幅频曲线,从而得出拉索主要是以单模态振动,且面内振动是安全的主要威胁。选用一对MR阻尼器对斜拉索进行减振,研究了模态阻尼比和阻尼器安装位置以及电压的关系,得到了拉索振动平稳后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模态阻尼比存在最优电压值,而当阻尼器安装位置较高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2.
徐伟炜  吕志涛 《工程力学》2007,24(11):106-112
轻型立转开启桥是以尽可能减少开启部分的结构重量为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开启桥。与传统开启桥相比,它采用了结构新颖,形态优美的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作为其开启结构,达到平衡压重与结构有机融合的目的,利用了移动兼作减振功能的开合压重以调整结构重心,达到开合的目的,并采用接触弹簧对开启结构进行辅助开合,达到了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的目的。从建立该类开启桥的力学模型出发,对开合过程中结构各部分设计参数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类开启桥的初步设计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针对某大跨径π型叠合梁斜拉桥的气动性能,利用刚性节段模型针对其成桥状态展开了系统的风洞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桥主梁在设计风速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竖弯及扭转耦合涡激共振现象,即使将竖弯以及扭转阻尼比提高到1%左右,仍然存在明显的涡激共振现象并且振幅超过规范限值.频谱分析表明,该桥主梁断面的竖弯和扭转耦合涡激共振的频率是一...  相似文献   
34.
为了考虑斜拉桥拉索断索全过程特征和桥梁结构模态时变特性的影响,反映断索事故中斜拉桥结构动力响应的全过程特征,提出一种考虑断索过程模型和结构模态信息更新的突发断索作用下斜拉桥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利用数值模拟主要开展了依托斜拉桥桥例分析典型断索场景下桥梁的动力行为特征和研究断索持时对桥梁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规律的工作。结果表明:考虑断索过程特征的模态更新方法较不考虑的情况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峰值增幅近10%,同时整体响应也出现略滞后现象;当不同部位单根主塔拉索断裂时,总结得到了全桥主梁结构动力响应较大类型及峰值位置;发现当断索持时大于结构基本周期时,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变化较小且幅值接近于1.0;当断索持时为0.01~1.0倍结构基本周期时,随着持时缩短结构响应的动力放大系数变大直至峰值。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桥型考虑突发断索的设计和事后结构评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采用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一座宽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在恒载作用下主梁断面的正应力不均匀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重庆奉节长江大桥是一座A型双塔,空间双索面主垮460m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居同类桥梁世界第四。本文介绍了该桥施工监测中拉索索力、塔梁应力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徐璇  盛兴旺 《山西建筑》2007,33(11):301-302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斜拉拱桥的两种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同等跨度的系杆拱桥自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该桥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阶段的健康检测和维护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38.
柳州三门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三跨部分斜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介绍了主桥斜拉索的体系构造、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索力监控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等,对斜拉索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9.
斜拉桥锚拉板式索梁锚固区试验模型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江  辛光涛  李勇  廖军 《工业建筑》2014,(Z1):567-571
国内外常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的应力特征。以某斜拉桥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为例,采用桥梁专业计算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空间杆系模型,确定了索梁锚固区试验模型的选取位置,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选取节段空间板单元模型,经过对比分析,对锚拉板式索梁锚固区试验模型进行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优化。最终确定的索梁锚固区试验模型不仅满足了实验室场地要求、设备要求和材料的合理利用,还保持了与原桥的高度相似性,保证了后续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possible damage in critical component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tructur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developing a robust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scheme for a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The strategies of finite element (FE) modelling of a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for multi-scale numerical analysis are first investigated. A multi-scale model of the Runyang cable-stayed bridge is then developed, which is essentially a multi-scale combination of a FE model for modal analysis of the entire bridge structure and FE sub-models for local stress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lo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substructuring method. The developed three-dimensional global-scale and local-scale FE models of Runyang cable-stayed bridge achieve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measured dynamic properties identified from field ambient vibration test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a steel box girder measured from vehicle loading tests,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damage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cluding a modal curvature index, a modal strain energy index and a modal flexibility index, are evalua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simulated damage in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steel box girder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should be properly considered in structural damage analyses using multi-scale numerical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