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18篇 |
金属工艺 | 81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105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钽及钽钨合金冷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硬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TEM详细研究了钽及钽钨合金在冷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W在Ta中具有晶粒细化和强化作用,Ta、Ta-2.5%W和Ta-7.5%W合金在1400℃温度退火1 h后的再结晶晶粒的平均尺寸为45、20和15μm;在冷轧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钽和钽钨合金的显微硬度都逐步提高,当变形量达到99%时,Ta、Ta-2.5%W和Ta-7.5%W的显微硬度分别达到了243、309和359 HV;在Ta中添加W后,合金的位错密度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中Ta-7.5%W合金的位错密度比Ta的高一个数量级;钽和钽钨合金各取向的晶粒中的位错密度不同,其中{200}、{211}、{222}和{110}取向的位错密度依次增大,这与Taylor因子计算的结果一致;TEM研究表明,{100}取向的晶粒中形成了位错胞结构,而{110}取向的晶粒中形成了形变带组织。 相似文献
62.
63.
采用EBSD分析方法,对CSP试验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再结晶过程属定向形核,冷轧基体织构主要是成条状的{111}<110>、{111}<112>和{001}<110>取向。新的再结晶晶粒主要是{111}<112>和{111}<110>取向,且两种取向相互生成。在再结晶温度区间有利于形成{111}<110>和{111}<112>取向,在晶粒长大阶段会生成大量的对深冲性能无明显影响的{112}<110>取向转变。因此,控制再结晶温度区间内形成的{111}取向稳定存在而不发生转变,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64.
采用工业大气挂片法、电化学方法、俄歇电子能谱法、辉光放电光谱分析法等对两种不同类型冷轧钢板:超低碳非高强钢A与高强钢B表面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锈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超低碳非高强钢A的表面耐蚀性能优于高强钢B;高强钢B表面Mn元素的富集程度明显高于非高强钢A表面,其表面分布有许多小颗粒,以Mn的氧化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69.
70.
酸洗对中低温锌系磷化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成本的考虑,酸洗在涂装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经过酸洗的工件可使磷化程度降低,尤其对于致密性好的薄膜磷化.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磷化膜的结晶形貌,讨论了不同的酸洗工艺对普锌磷化和低锌磷化膜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普锌磷化,酸洗后的钢板能磷化成膜,但膜的致密性变差;而低锌磷化则难以成膜.采用适当的表调工艺,可以改善其成膜性及磷化膜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