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0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电工技术   151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452篇
化学工业   880篇
金属工艺   288篇
机械仪表   141篇
建筑科学   469篇
矿业工程   94篇
能源动力   256篇
轻工业   277篇
水利工程   100篇
石油天然气   195篇
武器工业   342篇
无线电   5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5篇
冶金工业   614篇
原子能技术   71篇
自动化技术   7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This paper uses four case studies to emphasize the fact that field engineering decisions cannot be made withou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all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volved. Two of the studies are taken from conventional design-bid-build projects and two are taken from design-build projects in which the ability to strongly influence design in the interest of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places a new and increased emphasis on construction and field engineering skills. The cases also show that field engineering decisions frequently address new and unexpected realities, changed conditions, and transient loads, and thus they require high levels of understanding, technical analysis, and creative thought. We emphasize the need for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grams to develop graduates who are capable of integra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iderations throughout the project delivery process. We also urge programs to continue to focus strongly on field engineering as the foundation for succes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technically driven construction industry.  相似文献   
22.
Combining scanning force and fluorescent microscopy allows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labeled biomolecul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nanometer level 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 Fluorescent polystyrene nano-spheres were used as reliable objects for alignment of optical and topographic images. This allowed the precise localization of different fluorescence particles within complex molecular assemblies whose structure was mapped in nanometer detail topography. Our experiments reveal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method for analysis of proteins and protein–DNA complexes.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决在数据不确定条件下极大熵权重配置模型找寻最优权重的问题,引入云模型将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数据转换为定性的数字特征。以此为基础在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架构下定义了正负理想解,基于改进的欧氏距离设计了正负向距离,提出了多评估对象相对能力量化模型,并在极大熵准则下构建了新的权重配置模型,使得评估对象相对能力大小排序的专家知识得到充分运用。通过分析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实现最优指标权重的搜寻,解决了原先算法模型不能应用于非凸优化情形的问题,进而给出科学合理的权重配置方案。仿真实例表明,在多次迭代后找寻到最优权重熵为1.377 7,满足要求,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泡沫作为一种新的无源干扰手段,对被动毫米波制导武器干扰作用明显。从散射、反射和吸收角度对泡沫干扰机理进行了阐述,对被动毫米波制导武器的探测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根据被动毫米波制导武器探测目标及泡沫干扰的要求,分别计算了被动毫米波制导武器的遮蔽面密度和泡沫两点间面密度,通过两种面密度的比较,对泡沫的干扰效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有反导防御系统的弹道导弹阵地攻防对策技术。利用博弈论构建了导弹阵地攻防技术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攻防双方的策略集,给出了双方支付值的定义与计算函数,介绍了该问题混合策略下Nash均衡的求解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为导弹攻防作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在总结国内外防电磁辐射屏蔽服的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测量条件且简单可行的屏蔽服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屏蔽服屏蔽效能的测量频率范围、使测量误差最小化的测量探头的选择以及具体测量步骤,旨在探讨防电磁辐射屏蔽服装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为制定相应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首先介绍了屏蔽效能的定义,然后根据多芯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适用于测量多芯屏蔽电缆效能的注入线测试方法,并且比较了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为测试人员合理选择有效的测试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从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定义入手,深入剖析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区别,以贝叶斯 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装备维修领域专家经验知识,建立以装备指挥效能、供应保障效能、装备维修效能等为主要 评估指标的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模型。依托Netica 软件实现战时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贝叶斯网络构建,采 用梯度下降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证明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的需要,分析了舰炮人工弹幕射击的特点,建立了人工弹幕射击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舰炮人工弹幕布反导射击效力计算方法。以某型小口径舰炮为例,仿真计算了集火射击和人工弹幕射击对6种机动导弹目标的射击效力,结果表明:对于大机动导弹目标,人工弹幕射击比集火射击在射击效力上更具优势,仿真结论与人工弹幕射击的实际特点一致,证明了射击效力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田应元  任翀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8):42-44,51
针对制导深弹的工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各动作过程受到各种随机因素影响很大的情况,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导深弹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初步建立了制导深弹作战方法及攻潜效能的物理数学仿真模型。该方法将为制导深弹系统的作战使用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建立相关的测试技术规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