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54篇
  免费   8558篇
  国内免费   3012篇
电工技术   1988篇
综合类   4390篇
化学工业   16765篇
金属工艺   6268篇
机械仪表   3000篇
建筑科学   3438篇
矿业工程   11276篇
能源动力   3534篇
轻工业   5005篇
水利工程   646篇
石油天然气   2330篇
武器工业   850篇
无线电   34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86篇
冶金工业   6717篇
原子能技术   1181篇
自动化技术   2730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1488篇
  2022年   2076篇
  2021年   2761篇
  2020年   2978篇
  2019年   2387篇
  2018年   2121篇
  2017年   2401篇
  2016年   2528篇
  2015年   2548篇
  2014年   4218篇
  2013年   4483篇
  2012年   5413篇
  2011年   5133篇
  2010年   3756篇
  2009年   3717篇
  2008年   3258篇
  2007年   4138篇
  2006年   3869篇
  2005年   3414篇
  2004年   2938篇
  2003年   2828篇
  2002年   2279篇
  2001年   1938篇
  2000年   1786篇
  1999年   1336篇
  1998年   1048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580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39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应用FLAC3 D软件建立了某矿区固体充填开采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固体充填开采等效采厚的相关概念模拟了模型的开挖以及模型在开采后的移动变形情况。使用FLAC3 D内嵌的FISH程序语言,编制了相关程序,提取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沉陷数据。利用提取出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沉陷数据,结合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功能,对固体充填开采所产生的地表沉陷进行后处理与可视化操作。研究表明:固体充填开采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适用于村庄等建筑物下采煤的情况;运用FLAC3 D并结合MATLAB的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进行开采沉陷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操作。  相似文献   
992.
以廉价且资源丰富的细菌纤维素为原料,研究制备了改性细菌纤维素硫酸酯吸附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以典型重金属污染物Pb(Ⅱ)为去除目标,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溶液p H和反应温度等对改性细菌纤维素吸附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细菌纤维素的吸附性能有所增加;其对Pb(Ⅱ)的平衡吸附量随p H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93.
充填采煤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填采煤是绿色开采的核心,在综合阐述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理论及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包括:长壁工作面采充一体化原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密实充填有效控制岩层运动的目标、充填采煤岩层移动预计的等价采高理论、密实充填采煤岩层移动的解析计算公式和充填采煤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实测比较等.指出了研发新型低成本充填材料、提升充填采煤装备自动化水平、建立充填采煤基础理论与相关评价体系、协同充填采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是煤矿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94.
为节省煤矿水灾状况下的逃生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在传统的Dijkstra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搜索的K则最短路径算法.首先综合考虑煤矿特殊巷道分布,提出井巷长度当量权值,然后利用灰色理论模型预测特定时间段内每条巷道的人流量,进而根据人流量对行走速度的影响关系式得到每条巷道的通行时间值,最终通过双方搜索策略改进算法,实现事故点到逃生井口的多条最佳逃生路线.根据井下巷道拓扑结构提取构建一个无向带权网络图,在MATLAB环境下利用上述优化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该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5.
对杭州下沙区土壤中酸碱度和铅、锌、铜进行监测分析,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下沙区土壤偏碱性,重金属含量超过该区本底值,各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关系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区、绿地、商业区、高教区。  相似文献   
996.
Metal magnetic memory (MMM) signals are difficult to be analyzed due to noise interference, which limits its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magnetic signal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placing the excitation device which generates a weak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bout 100 A/m.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the magnetic signals is studied using bo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uniaxial tensile tests. Comparison of the test data with the simulation ones of stress-magnetic coupling shows that the magnetic signals are strengthened and the measurement sensitivity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is greatly improved through the external magnetic excitation. Moreover, the FEM result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ing results of No.20 steel plat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沉孔型金属橡胶制品展开研究,采取了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的2种研究方法,对金属橡胶制品的静态压缩和剪切性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给出了在不同结构参数下金属橡胶制品静态性能的变化关系,同时得到了金属橡胶制品在压缩过程中的线性-软特性-硬特性的变化过程。针对不同状态下的减振耗能情况对金属橡胶减振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得知相对密度与变形幅值是影响金属橡胶减振器减振能力的2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山西平朔煤矸石电厂300 MW CFB空冷机组采用的冷渣器余热利用的现有系统,提出了2个新的方案。通过等效焓降法对不同负荷下的3个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到了冷渣器与7号低压加热器串联布置为最佳的冷渣器余热利用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100%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0.12 g/k W·h到0.95 g/k W·h,75%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0.63 g/k W·h到1.32 g/k W·h,50%负荷时可以降低标煤耗1.91 g/k W·h到3.15 g/k W·h。此外,还简要分析了冷却水量和排渣量对冷渣器余热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邢东矿隐蔽致灾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邢东矿为例,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采空区范围、地质构造、含水性和瓦斯富集区等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研究,并针对不同隐蔽致灾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隐蔽致灾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在光催化CO2的反应体系中,CO2的吸附活化是一个关键步骤;不同的活化方式和CO2的活化态决定了其反应路线和最终产物.以金属-石墨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局域密度近似(LDA)和PWC泛函,计算该体系在CO2吸附前后的几何结构、能量、电荷分布和态密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从金属-石墨烯体系转移到CO2,使CO2带负电并活化;其中Cu-G体系对CO2的活化效果最好,C—O键长分别增加6和14 pm,O—C—O键角减小为122°;金属原子簇和石墨烯的第一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势对电子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金属原子簇电子亲和势比石墨烯第一电离能越大,电荷越易从石墨烯转移到金属原子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