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5篇
  免费   2135篇
  国内免费   1361篇
电工技术   874篇
综合类   2986篇
化学工业   7076篇
金属工艺   2203篇
机械仪表   844篇
建筑科学   1244篇
矿业工程   618篇
能源动力   1546篇
轻工业   1092篇
水利工程   380篇
石油天然气   1806篇
武器工业   123篇
无线电   10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38篇
冶金工业   1252篇
原子能技术   231篇
自动化技术   17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647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1301篇
  2013年   1471篇
  2012年   1775篇
  2011年   1825篇
  2010年   1377篇
  2009年   1461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1570篇
  2006年   1480篇
  2005年   1338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846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梁进国 《电网技术》1995,19(3):49-53
本对分裂导线传输电磁波的模式理论进行了分析,从所解特征根中选择一组最简单的模分量传递信息,并阐述了传输规律。  相似文献   
92.
伏庆旦 《烧结球团》1995,20(5):25-29
对圆筒混合机长期未得彻底解决的振动、大型零部件寿命短、筒体内壁粘料、进料漏斗堵料与漏料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根据宝钢烧结分厂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3.
进行了低浓度CO合成甲酸甲酯的中试研究,探讨了温度、压力、流速、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考察了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O(体积分数15%)合成甲酸甲酯CO的单程转化率达到50%以上,粗品中甲酸甲酯含量达到7%~9%,可以满足工业浓缩要求,且整个合成系统未发生母液堵塞的问题,与高浓度CO羰基合成甲酸甲酯相比,单位生产成本可降低30%,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  相似文献   
94.
一种制备插层和无定形高岭土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甲醇钠强烈的夺氢作用 ,介绍了一种制备插层和无定形高岭土的方法。利用XRD为主要检测手段研究了甲醇钠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较低、质量分数较低的甲醇钠溶液中 ,高岭土容易被插层而膨胀 ,反之高岭土的层状结构被破坏而无定形化。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插层和无定形高岭土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
张平根 《江西冶金》2004,24(5):31-32
采用光度法直接测定金属磷酸盐处理溶液中的磷,磷量在0~50ug/50mL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法特点快速、简便、显色稳定性好、选择性强,回收率为98.00%~102.00%。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多目标二次规划问题非劣解集的理论生成进行了探讨,在介绍二次规划单目标问题优化解求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决策平面上互切点,共交点轨迹的概念.由此导出了非劣解集的一般解析式(对切点解问题)和另一类交点解问题时的非劣解集求法,然后介绍了在目标平面非劣解集的解析表达式.使多目标二次规划问题整个非劣解集的推求严格、明确和方便,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以一个综合利用水库参数的多目标优选作为例子阐述了应用,并求出了最终的最佳协调解.  相似文献   
97.
Transesterification of waste fryer grease (WFG) containing 5–6 wt.% free fatty acid (FFA) was carried out with methanol, ethanol, and mixtures of methanol/ethanol maintaining the oil to alcohol molar ratio of 1:6, and initially with KOH as a catalyst. Mixtures of methanol and ethanol were used for transesterification in order to use the better solvent property of ethanol and rapid equilibrium using methanol. Formation of soap by reaction of FFA present in WFG with KOH instigated difficulty in the separation of glycerol from biodiesel ester. To untangle this problem, two-stage (acid and alkali catalyzed) method was used for biodiesel synthesis. More than 90% ester was obtained when two-stage method was used compared to ∼ 50% ester in single stage alkaline catalyst. In the case of mixed alcohol, a relatively smaller amount of ethyl esters was formed along with methyl esters. Acid value, viscosity, and cetane number of all the esters prepared from WFG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ASTM standard. Esters obtained from WFG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as a lubricity additive.  相似文献   
98.
HIC是腐蚀试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用来测评材料在含硫化氢环境中对氢离子敏感性大小.其包含两种不同的腐蚀介质,不同的腐蚀介质中酸碱度是不一样的,腐蚀介质的酸碱度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为此,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计算并分析两种不同腐蚀介质电离平衡前后的氢离子浓度变化,得出动态反应平衡时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从而获得介质中精确的氢离子浓度,并对腐蚀介质中相关离子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探究相关环境中的腐蚀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
聚合物驱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生产和关井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考虑复杂因素影响的聚合物驱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两个阶段均考虑了油藏非均质性、聚合物驱、油水两相流、多井等因素的影响。该流线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最新的流线方法进行一维求解,具有更高的求解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它比现有模型更加接近于油藏真实环境,具有更高的现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
《Drying Technology》2007,25(5):831-839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for an aqueous solution of 10% sodium chloride in a spouted bed dryer of inert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timulus-response technique. Glass and polyethylene beads with diameters 2.6 and 3.4 mm were used as inert bodies in a cylindrical column of 14.0 cm diameter and 60° conical base. The effects of inert bodies load, air, and paste flow rates on the mean residence times and RTD were determined following 23 factorial designs. The RTD could be correlated to the perfect mixing cell model with R2 varying from 0.8684 to 0.9815. The mean residence times in CSBD varied from 10.8 to 13.9 and 10.7 to 13.3 min for glass and polyethylene beads, respectively. For both inert particles, mean residence times increased with bed height and decreased with paste feed rates. Also, terms of interaction among the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in some cases, showing a complex behavior of paste residence times. Equations obtained by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could predict mean residence times on glass and polyethylene beads with deviations lower than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