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0篇
  免费   1697篇
  国内免费   979篇
电工技术   374篇
综合类   1402篇
化学工业   4294篇
金属工艺   623篇
机械仪表   1418篇
建筑科学   712篇
矿业工程   823篇
能源动力   1355篇
轻工业   886篇
水利工程   336篇
石油天然气   6174篇
武器工业   323篇
无线电   2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17篇
冶金工业   608篇
原子能技术   259篇
自动化技术   62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611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450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1164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凝固过程中的颗粒推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青有 《金属学报》1996,32(4):363-367
颗粒推斥是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基础问题之一,界面自由能的传统理论难以解释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颗粒推斥现象,作者提出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流体流动是颗粒推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给出颗粒滚动及颗粒速度两种作用机制,推导出颗粒推斥条件判据,并以实验验证流体流动的作用机制及颗粒推斥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12.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wall effect for the slow motion of spheres in elastic, constant-viscosity liquids. The results are correlated in terms of diameter ratio for d/D < 0.3, and Weissenberg number We < 5. Weissenberg number is defined as We = 2θVm/d, with θ the Maxwellian relaxation time (θ = N1/2τγ). The wall effect is found to be adequately described by Newtonian expressions for small Weissenberg number, We < 0.01. For larger values of the Weissenberg number, We > 0.2, virtually no wall effect is discernible; the small effect observed is correlated by the wall factor expression The wall effect observed is ascribed to the influence of fluid elasticity alone, since all the fluids used were elastic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ut showed no shear thinning.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技术所没有的快速,高效,低能耗,污染少等优点,在材料制备,医药工业,生物工程,食物,环境,化工等许多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其在萃取,材料制备和作为反应介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将统计热力学的Weeks-Chandler-Anderson(简称WCA)微扰理论应用于非极性液体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的推算,用一些液体的p-v-T实验数据拟合了理论中所用LJ势能函数的势能参数,并提出一个通用关联式。本文方法具有通用性,在编制的计算程序中只需输入物质的临界温度、临界比容、偏心因子等就能算出相应的比热容,工程应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5.
以流化床应用为代表的气固流动系统是许多化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能够为其优化设计和放大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本文采用双欧拉模型 ,与 Gidaspow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模拟了二维射流流化床内气泡的形成规律 ,得到了带锥型分布器的流化床内瞬时空隙率和气固相速度分布等流体力学参数 .对锥型分布器流化床的实验结果表明 ,模拟得到的气泡的形状与实验现象相接近 .  相似文献   
16.
电解法处理利福霉素SV钠废渣分离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王娉 《工业水处理》2002,22(2):30-31
根据电化学原理,采用电解法,利用铁屑与炭粒作电极,处理利福霉素SV钠药渣分离液,讨论各种因素对分离液污染物作效果的影响,COD去除率可达91.8%左右,脱色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7.
陈怡 《贵州化工》2003,28(6):21-22
介绍了合成型机动车制动液的生产和配方,讨论了物料组成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研制的题示混合器结构及其混合机理。在分析球窝流场各节点速度分布的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总应变和分流混合度作为评定指标,对球窝型混合器的混合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实验证明球窝型混合器对于高粘流体具有良好的混合功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商品化聚乳酸微球粒径分布较宽难于适用气溶胶给药要求的不足,采用水力空化混合强化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SAA-HCM)制备聚乳酸(PLA)超细微粒.该技术主要特点是通过在超临界流体和液相进料处引入水力空化混合器,强化两相间的混合.考察SAA-HCM过程混合器压力、温度、沉淀器温度、进料中CO2与液体溶液质量流量比和溶液质量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微粒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成功制备出球形度较好,粒径分布较窄(1~3μm)的PLA微球.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显示,与原料PLA相比,微球晶型及热曲线变化不大,但结晶度下降.同时把操作参数与相行为进行关联,探讨了影响颗粒形貌的机理.对比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法(SAA)的实验结果表明:水力空化的引入能有效强化混合器内的两相传质,混合更好,能制备出适用于气溶胶给药要求的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20.
Proteomic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holds great promise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AD). As one of the primary reservoirs of neuronal biomolecules, CSF provides a window into the biochemical and cellular aspects of the neurological environment. CSF can be drawn from living participants allowing the potential alignment of clinical changes with these biochemical markers. Using cutting-edge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we perform a streamlined proteomic analysis of CSF. We quantify greater than 700 proteins across 10 pairs of age- and sex-matched participants in approximately one hour of analysis time each. Using the paired participant study structure, we identify a small group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proteins that show substantial changes in abundance between cognitive normal and AD participants, which were then analyzed at the peptide level using 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 experiment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utility of fractionating a single sample and using matching to increase proteomic depth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power of an expanded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