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篇
水利工程   4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3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沪昆客运专线赵家里特大桥8号门式桥墩跨既有沪昆铁路上行线施工为实例,结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现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从前期现场调查开始,到完成桩基、承台、墩身及钢盖梁吊装施工整个过程,全面分析跨既有电气化铁路线钢盖梁门式墩施工安全技术,通过做好事前分析、过程控制、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12.
Bridge-pier scouring is a main cause of bridge failures. Thus,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piers is critical, both to specify adequate depths for new bridge foundations and to assess/monitor the safety of existing bridg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odel, the intelligent fuzz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inference model (IFRIM), to estimate future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piers. IFRIM is a hybrid of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RBFNN), fuzzy logic (FL), and the artificial bee Cclony (ABC) algorithm. In the IFRIM, FL is used to handle the uncertainties in input information, RBFNN is used to handle the fuzzy input–output mapp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ABC search engine employs optimisation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tuning parameters for RBFNN and FL based on minimal error estimation. A 10-fold cross-validation method finds that the IFRIM model achieves at least 21% and 14.5% reductions in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nd mean absolute error valu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other AI techniques. Study results support the IFRIM as a promising new tool for civil engineers to predict future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piers.  相似文献   
13.
袁毅  王碧波  徐伟 《钢结构》2014,(5):52-55
光谷大桥主桥跨越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庙湖水域,是武汉市八一路延长线控制工程。主桥主梁采用了等高度连续钢箱梁方案,跨度布置为(5×60)m,桥墩采用钢制异形框架结构,承台采用整体式圆端型承台,基础采用群桩基础。介绍光谷大桥主桥的设计思路、构造特点、铺装、防腐涂装要求以及架设方法。此类型的连续钢箱梁桥以及钢桥墩具有可工厂化制作、吊装重量轻、施工时间短、对交通影响小等优越性,适应于工期要求紧、景观效果要求特殊的市政桥梁。设计方法对类似桥梁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滑模快速施工条件下混凝土闸墩温控防裂问题,以官地水电站表孔闸墩为例,采用仿真计算方法预测并优化了该闸墩施工期温度和应力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约束大时,二级配混凝土、门槽、溢流面顶部附近的闸墩混凝土、间歇面四个区域易开裂,需加强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弗劳德数宽尾墩多级消力池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弗劳德数二元水跃消能效率低,当无尾坎消力池受地形限制,其长度较短且下游水位较低时水跃无法稳定在消力池内,消力池下游护坦承受较大冲刷压力,甚至护坦出口水流余能对下游河床造成严重冲刷。对此,提出采用宽尾墩联合尾坎消力池来改善消能效果,并采用RNGκ-ε紊流模型结合自由面追踪的VOF方法对宽尾墩联合尾坎消能工的水流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宽尾墩与平尾墩、设置尾坎与不设置尾坎的综合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宽尾墩联合尾坎消能工的消能体型可有效调控水流并提高水流的消能效率,明显改善消力池内水流流态,有效减少对护坦及下游河岸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宽尾墩应用于高拱坝表孔后会增大壁面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设计难度,为探究表孔壁面最大压力与宽尾墩体型之间的关系,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宽尾墩收缩比、收缩率等体型参数对高拱坝表孔流道中心线及侧墙最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堰面中线与侧墙最大压力均随收缩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收缩比的增大而减小;并推出表孔流道中线及侧墙最大压力与收缩率、收缩比之间的定量计算公式,从而为表孔宽尾墩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运交通的发展和桥梁的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船桥相撞事故发生。针对现有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及被动防船撞装置在内河通航桥梁防船撞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系统方案。该系统基于红外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的互补性,利用红外/可见光/激光复合探测及多源信息融合开展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及相应的硬、软件方案,并开展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性能分析。系统最终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稳定可靠地对有撞桥趋势的船舶提前进行声光告警,有效减少船撞桥事故发生,保护桥梁和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五强溪水电站右消力池底板块失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总流动量系统地分析了宽尾墩消力池的消能机理,导出有关水力计算公式,并详细地阐述了消力池底板块的稳定性设计,针对五强溪水电站右消力池的泄洪运行情况,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从流态结构,板块的稳定性受力等方面,分析了消力池底板块失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拱坝表孔宽尾墩对泄洪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福田  刘沛清  许唯临  田忠 《水利学报》2003,34(11):0043-0047
为了研究高拱坝采用堰顶宽尾墩收缩射流技术对过流能力的影响,本文在溪洛渡1∶100的整体模型上对不同堰前水头和不同宽尾墩收缩比条件下的流态和泄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堰前水头和不同宽尾墩收缩比的变化,闸室中会出现自由跌流、急流冲击波、水跃壅水和缓流4种不同的流态,而不同的流态,影响泄流量的因素也不同,定量给出了设计洪水及校核洪水时收缩比对过流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Flow Intensity Parameter in Pier Scour Exper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chnical note discusses a detailed approach to dimensional analysis for the bridge pier scour phenomen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low intensity. It demonstrates the dependence of critical upstream velocity on the rest of the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proces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dimensional analysis. Assuming that the viscous effects are negligible in the local scour phenomen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low intensity of the approaching undisturbed flow is not an adequate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in usual laboratory conditions. A new proposal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