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22篇
  免费   7517篇
  国内免费   5587篇
电工技术   3408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6331篇
化学工业   12839篇
金属工艺   5573篇
机械仪表   6144篇
建筑科学   5283篇
矿业工程   3378篇
能源动力   3229篇
轻工业   3817篇
水利工程   1583篇
石油天然气   3702篇
武器工业   747篇
无线电   35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29篇
冶金工业   4307篇
原子能技术   441篇
自动化技术   9379篇
  2024年   630篇
  2023年   2011篇
  2022年   3251篇
  2021年   3297篇
  2020年   2930篇
  2019年   2411篇
  2018年   2147篇
  2017年   2431篇
  2016年   2580篇
  2015年   2547篇
  2014年   3930篇
  2013年   3674篇
  2012年   4687篇
  2011年   5156篇
  2010年   3963篇
  2009年   4153篇
  2008年   3577篇
  2007年   4386篇
  2006年   3915篇
  2005年   3168篇
  2004年   2489篇
  2003年   2303篇
  2002年   1896篇
  2001年   1529篇
  2000年   1372篇
  1999年   1152篇
  1998年   966篇
  1997年   723篇
  1996年   686篇
  1995年   525篇
  1994年   506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庆蜡油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以大庆蜡油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流化床反应器实验装鬣上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结果表明,大庆蜡油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所产生的干气组成与高烯烃催化裂化汽油相同,干气的产生主要是单分子裂化反应所造成的。从干气产率、组成以及液化气组成可以看出,大庆蜡油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上明显地表现出裂化反应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2.
S135钻杆钢在钻井液中的氧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现场腐蚀产物的XRD分析,揭示了S135钻杆钢在3%NaCl溶液中的氧腐蚀机理。为研究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的关系,通过室内高压釜动态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钻井液中含氧量、钻井液温度、钻井液流速和钻井液盐浓度对S135钻杆钢的氧腐蚀速率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NaCl盐水钻井液对S135钻杆钢的腐蚀主要是氧去极化作用所致;(2)钻井液含氧量和钻井液流速的增加会加快钻杆钢的氧腐蚀速率,而钻井液温度和含盐量对钻杆钢的氧腐蚀速率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深化宝浪油田的套损机理研究.提出了套管损坏因素新的分类方法。根据该新分类法,研究了宝北区块的套损机理。研究结果揭示了套损井的分布区域在主力油藏区域和主力油层;在构造顶部区域和油层顶部层段;为边缘注水井;集中在强度较低,变形量较大的煤层段和泥岩层段;在储层强度较低的射孔段。这些规律可以用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994.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X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化和多期溶蚀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混合云化与埋藏云化的叠加作用是形成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条件。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集层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即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期溶蚀作用、深埋期溶蚀作用和抬升期溶蚀作用,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主要溶蚀作用是浅埋期和深埋期的溶蚀作用。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缘鲕粒滩相带,纵向与亮晶鲕粒灰岩呈韵律性互层,横向主要分布在鲕粒滩坝靠近漏湖-潮坪一侧。  相似文献   
995.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妥善处理石油工程项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了委托-代理模型和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了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选择机制在石油工程项目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用有效的契约去激励技术服务公司,才能使服务公司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实现石油公司的最大效益而尽最大努力;只有对技术服务公司的作业实施监督,才能形成对技术服务公司的有效约束;采用激励性承包方式、实施综合性评标和组建工程项目动态联盟能够防止逆向选择.分析表明,在最优激励安排下,激励强度与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承包商的边际成本及其风险规避系数负相关,与承包商的边际生产率正相关,还与其他可观测变量相关.在最优监督水平下,作业公司的边际生产率越高,边际成本越低,越容易监督,监督带来的边际收益越高.对于那些监督比较困难的项目,可以通过加强惩罚力度的方式弥补难以有效监督的不足.激励性承包方式可以减小逆向选择造成的危害,组建动态联盟可以进一步加强激励作用,降低道德风险,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参8  相似文献   
996.
压裂泵往复密封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压裂泵柱塞密封摩擦副的润滑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排出和吸入行程,柱塞密封摩擦副均能满足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即在柱塞与密封界面上能形成并保持一定厚度的油膜润滑密封,从而达到减小摩擦提高寿命的目的;建立了摩擦界面油膜厚度和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法理论,对密封圈的压力沿轴向的分布规律、泄漏量与压力变化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往复密封圈沿轴向压力分布、泄漏量随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揭示了压裂泵的密封机理。  相似文献   
997.
碳酸盐岩酸化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赓良  黄瑛 《天然气工业》2006,26(1):104-108
为进一步阐明酸液化学添加剂与碳酸盐岩储层开采的关系,文章通过讨论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式,归纳出酸岩扩散与表面反应控制速率方程,并结合实际酸/岩(液/固)反应动力学分析导出无量纲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鉴于酸液是一种电解质浓溶液,文章还从流体动力学和电解质溶液理论的角度,对影响H+扩散传质的各种影响因素作了理论分析,并通过研究边界层的形成和工作液流动状态下的酸/岩反应,提出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反应主要受H+液相扩散传质和液/固表面反应动力学影响的观点,而H+液相扩散传质速率又取决于工作液在边界层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998.
从“深盆气”到“根缘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深盆气”是一个既不能反映天然气成藏机理也不具有分类地质意义的非正式术语。如果按照其特点及地质模式,要确定一个气藏是否属于“深盆气”,首先就必须找到“气水倒置”的界面,而该界面的确定往往不易落实。“根缘气”被界定为致密储层中的具有“根状”天然气聚集,通常表现为致密储气层与气源岩的大面积接触,尤其是致密储层底部具有含气特点,天然气运移聚集服从“活塞式”原理。“根状”特点的出现表明了浮力的限制性作用,与常规气藏依靠浮力驱动的置换运聚模式形成原理上的差异。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气体运移方式在2种典型的气藏类型之间常出现一系列过渡,它们也属于“根缘气”的范畴。因此,采用“根缘气”概念进行气藏类型判识,避免了对区域性气水倒置界面的追索。对于典型的根缘气藏,往往可以达到“单井定乾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苏北边城地区储层屏蔽暂堵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苏北边城地区低压低中渗储层的地质特征及油气层损害机理,储层孔隙喉道尺寸及温度情况,研究实施保护该储层的屏蔽暂堵技术。在优选的改性正电胶钻井液中加入暂堵剂后,在很短时间内形成薄而致密的滤饼,最大限度地对地层进行封堵,提高井壁承压能力,阻止滤液和固相进一步向地层侵入,保护油气层,而且能与体系很好地配伍。实验表明,ZD和EP系列暂堵剂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暂堵效果,暂堵率达99%,压力返排解堵率可达85%,酸化返排也具有90%以上的恢复率,可以对储层采用酸洗或酸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00.
蜡晶形态结构对原油降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蜡晶的形态变化,对蜡结晶过程中的结构、分布状态和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用52#、62#、80#蜡配制的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考察了凝点与蜡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沥青质、胶质和大分子降凝剂(PPD)对模拟油降凝、降粘的影响,为改善原油流动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蜡晶的微观形态结构、蜡在油中的溶解性能以及降凝剂的降凝作用与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当降凝剂分子结构与油中蜡的结构匹配时,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凝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模拟油降凝时的临界蜡含量为40%(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后,凝点随着蜡含量的变化幅度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