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9篇 |
免费 | 583篇 |
国内免费 | 46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1篇 |
技术理论 | 20篇 |
综合类 | 1270篇 |
化学工业 | 147篇 |
金属工艺 | 33篇 |
机械仪表 | 68篇 |
建筑科学 | 1288篇 |
矿业工程 | 146篇 |
能源动力 | 77篇 |
轻工业 | 225篇 |
水利工程 | 229篇 |
石油天然气 | 25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43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38篇 |
冶金工业 | 2957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25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361篇 |
2019年 | 340篇 |
2018年 | 325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371篇 |
2015年 | 414篇 |
2014年 | 547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461篇 |
2011年 | 596篇 |
2010年 | 529篇 |
2009年 | 524篇 |
2008年 | 493篇 |
2007年 | 448篇 |
2006年 | 438篇 |
2005年 | 409篇 |
2004年 | 337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8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66年 | 26篇 |
1965年 | 28篇 |
1964年 | 58篇 |
1963年 | 47篇 |
1962年 | 18篇 |
1961年 | 45篇 |
1960年 | 23篇 |
1959年 | 31篇 |
1958年 | 22篇 |
1957年 | 34篇 |
1956年 | 25篇 |
1955年 | 47篇 |
1954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社区绿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区绿地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杭州市15个社区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社会交往和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绿地环境感知对社会交往、地方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社会融合无显著影响;2)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分别对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3)社会交往、地方依恋在社区绿地环境感知与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社会交往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范畴,可为包容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风景园林理论知识形成的复杂脉络,能够为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视野。方法借鉴知识考古学方法,从人文与艺术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学科领域梳理风景园林理论知识体系的发展历程,归纳演变特点及驱动因素。结果1)风景园林理论知识体系发展经历了从早期以人文与艺术学科知识驱动为主,逐渐走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多元交叉过程。2)不同学科视野下的风景园林理论知识发展各有特点,本质上是美学观、自然观、公平观发生了改变:人文与艺术学科视野下的学科理论知识生产由地域性审美观走向批判地域性审美观;自然科学视野下的学科理论知识生产由朴素自然观走向多元生态观;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学科理论知识生产由精英式公平观走向公众公平观。3)风景园林理论知识体系发展的驱动因素是由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转向满足人在空间中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功能需求。结论风景园林理论知识体系未来发展还需要树立自主理论知识体系的意识、梳理其逻辑基点并建立弹性和动态调整的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63.
64.
照片分享服务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及应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无形中泄露了用户的隐私信息,而照片分享平台上数量激增的社交照片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给隐私保护带来了更大挑战。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趋势,对社交网络中的照片隐私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展望。首先介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社交照片隐私保护模型、照片隐私信息分类、照片隐私保护动机和攻击者模型,以及所面临的隐私威胁;其次从社交照片生成与感知、发布与交换、存储与销毁、融合与分析4个环节介绍了其隐私保护机制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
66.
在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推进工会组织参与具有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职工专业素养、依托集体协商加强企业责任等价值作用,目前的实践层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科普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新媒体宣传实效性不够突出、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食品安全举报线索的支持不力等难题。对此,可以从丰富公众科普维度的实施形式、形成工会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全媒体宣传策略、健全工会组织对工会会员食品安全举报线索的支持机制等不同维度,破解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工会组织参与的多重难题。 相似文献
67.
对现有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位置隐私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总结了3 类主要可能造成隐私泄露风险的原因和3 类与之对应的必要保护手段,并且提出了一种结合策略与算法的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在同时构建的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协作应用原型系统LaMOC 上,该隐私保护设计能够有效从两方面全面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一是支持用户通过灵活的策略方式,完全控制自身的位置信息共享方式;二是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使恶意攻击者无法得到用户的敏感位置信息.该隐私保护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护了移动社交网络应用中的用户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关键转型期,老旧城区的保护更新成为城市风貌提升的重要举措。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特殊的空间肌理在更新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为实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如何实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本文选取苏州山塘历史街区桐星社区为研究对象,借助社区营造理论,提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多要素协同更新的理念,以社会生活、物质空间、经济产业三个层面,从人、文、地、产、景五个角度探索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多要素协同更新的策略。研究表明,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需从社区主体多元化、历史文脉的传承、物质空间的保育、特色产业的活化和景观环境的优化五方面因地制宜考虑街区要素协同发展,为今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社交网络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其用户数据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蕴藏着大量的价值。随着Twitter API的开放,社交网络Twitter俨然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研究对象,而用户影响力更是其中的研究热点。PageRank算法计算用户影响力已经由来已久,但是它太依赖于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排名不具备时效性。引入用户活跃度的改进PageRank算法,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准确性。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间分布用户活跃度的ABP算法,并为不同时段的活跃度加以相应的时效权重因子。最后,以Twitter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交关系网,通过实例分析说明ABP算法更具时效性和说服力,可以比较准确地提高活跃用户的排名,降低非活跃用户排名。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城市信号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侵入机动车道时对机动车交通流产生的影响,建立一个适用于机动车-电动车的异质交通流模型来描述电动车侵入机动车道的场景.新建模型在原始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间隙力、跟驰力和排斥力,更加精确地描述异质交通流的特征,利用真实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在搭建真实案例仿真平台后,分析电动车的排队数量及到达率对机动车的流量及通行速度的影响.模型标定结果显示:车流量、平均速度的eMAE、eMARE和U值均小于12%,证明新建模型能较大程度还原真实交通流特征.仿真发现当电动车排队数量大于20辆时,需要采取合适的交通组织和控制方法来减少电动车和机动车的冲突.最后提出让电动车提前2~3 s的时间行驶或提前非机动车停车线等建议来提高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