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55篇 |
免费 | 6402篇 |
国内免费 | 47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60篇 |
综合类 | 7426篇 |
化学工业 | 7137篇 |
金属工艺 | 13997篇 |
机械仪表 | 8051篇 |
建筑科学 | 12481篇 |
矿业工程 | 6603篇 |
能源动力 | 1437篇 |
轻工业 | 2243篇 |
水利工程 | 4611篇 |
石油天然气 | 5807篇 |
武器工业 | 775篇 |
无线电 | 28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160篇 |
冶金工业 | 3723篇 |
原子能技术 | 572篇 |
自动化技术 | 13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5篇 |
2023年 | 3300篇 |
2022年 | 3690篇 |
2021年 | 4221篇 |
2020年 | 3107篇 |
2019年 | 3095篇 |
2018年 | 1602篇 |
2017年 | 2382篇 |
2016年 | 2566篇 |
2015年 | 2785篇 |
2014年 | 4802篇 |
2013年 | 3883篇 |
2012年 | 4323篇 |
2011年 | 4282篇 |
2010年 | 3964篇 |
2009年 | 4071篇 |
2008年 | 4462篇 |
2007年 | 3983篇 |
2006年 | 3331篇 |
2005年 | 3090篇 |
2004年 | 2750篇 |
2003年 | 2365篇 |
2002年 | 2017篇 |
2001年 | 1872篇 |
2000年 | 1624篇 |
1999年 | 1382篇 |
1998年 | 1243篇 |
1997年 | 1183篇 |
1996年 | 1198篇 |
1995年 | 1030篇 |
1994年 | 938篇 |
1993年 | 812篇 |
1992年 | 849篇 |
1991年 | 703篇 |
1990年 | 629篇 |
1989年 | 627篇 |
1988年 | 153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海底管道是运输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最为安全和经济的方式,X65钢作为管道钢的主要制造材料,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针对X65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问题,建立三维紧凑拉伸(CT)试样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和专业裂纹扩展仿真软件模拟裂纹准静态和动态扩展过程,通过疲劳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裂纹动态扩展的数值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通过疲劳试验测得的K值与裂纹动态扩展模拟值相差小于3%,而与XFEM和解析公式值在裂纹扩展后期相差6.8%.针对现行规范解析公式基于平面假设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维应力状态的标准CT试样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改进公式,得到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速率线性拟合参数lgC=-8.2223,m=2.9664. 相似文献
952.
林永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44(4):132-136
通过裂纹断口宏观形貌、显微组织、裂纹断口显微形貌、显微裂纹特征和残余应力等角度对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零件裂纹为淬火裂纹.淬火温度过高,孔边缘残余应力集中导致发生沿晶开裂,针对零件开裂原因,提出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参数、改进零件结构设计、热处理后进行质量检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3.
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对45CrNi钢开展了激光淬火和中频感应淬火摩擦磨损对比实验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SEM)、投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对两种淬火试样硬化层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载荷50~250 N条件下,激光淬火试样的耐磨性比中频感应淬火试样提高了4%~21%;中频感应淬火试样的摩擦系数略大于激光淬火试样的摩擦系数。两者的主要磨损形式均为磨粒磨损,但中频感应淬火试样磨损后表面犁沟的深度和宽度大于激光淬火试样表面犁沟的深度和宽度。两种淬火方法淬硬层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针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但中频感应淬火淬硬层有大量的碳化物析出,碳化物含量多且碳化物颗粒大、残余奥氏体多。 相似文献
954.
在分析激光喷丸和机械喷丸强化机理的基础上,以有限元软件ABAQUS/CAE为平台,建立了激光喷丸强化模型和机械喷丸强化的有限元模型。解决了激光喷丸强化中激光冲击波转换加载的方法;对于机械喷丸强化,解决了弹丸与板料间的装配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激光单点喷丸板料后,材料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以及激光多点。多排喷丸板料后材料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对于机械喷丸强化,分析了单个弹丸高速撞击板料和多个受控弹丸撞击板料后残余应力分布场情况。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板料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大小、残余应力深度以及表面形貌的优劣,得到的结论是,激光喷丸强化提高材料使用寿命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机械喷丸强化技术,激光喷丸有望替代传统机械喷丸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强化中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55.
956.
廊固凹陷大兴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廊固凹陷断裂系统复杂,其中大兴断层是中西部的控盆边界断层,它通过对凹陷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的控制进而影响整个凹陷的油气分布。从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沉积演化角度,按不同段落断裂展布的方向、产状的陡缓、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不同层段物质组份的差异,将大兴断层划分为4段:北段、中北段、中南段和南段,各段又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不同的两段。各段断层的结构、形态、伴生构造、活动时间等都存在较明显差异,通过控制物源而控制沉积相的展布、储层物性和生储盖组合。相应的伴生构造和沉积物发育特征导致构造、构造-岩性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北段下段、中北段下段近湖一侧是廊固凹陷中西部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北段上段发育的生物气藏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57.
958.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959.
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规模和宏观规模2个角度对剩余油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微观规模常用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物理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宏观研究常用技术有测井解释、三维地震、流动单元划分等。认为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田、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概括介绍了我国部分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常用技术,认为应主要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采用动态、静态结合和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