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6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8篇 |
综合类 | 96篇 |
化学工业 | 458篇 |
金属工艺 | 73篇 |
机械仪表 | 47篇 |
建筑科学 | 72篇 |
矿业工程 | 47篇 |
能源动力 | 211篇 |
轻工业 | 41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127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29篇 |
冶金工业 | 65篇 |
原子能技术 | 68篇 |
自动化技术 | 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CO低温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目前使用的CO低温氧化催化剂存在的缺点,分析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稀土助剂在此类催化剂中的应用,指出了今后开发此类催化剂的方向包括降低贵金属用量,改善传统催化剂在高湿度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和抗中毒同时应加大稀土类催化剂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52.
鉴于CO2气体对气候的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针对CO2气体提出了多种遥感观测方法,并发射了多颗光学遥感探测仪器.CO2探测仪是基于大气分子吸收池原理,通过测量CO2和Q的吸收光谱来对大气中的CO2和O2进行观测,提供精细光谱测量结果,而信息处理系统是CO2探测仪获取高光谱分辨率和高信噪比光谱信息的关键部分.详细阐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和软件系统结构,以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核心进行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完成了对信号的放大、相关双采样、量化、采集和传输等重要功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信息处理系统输出信噪比达到63.6 dB,图像清晰,工作稳定可靠,实时传输数据稳定,完全满足预期设计,为最终获取大气光谱信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真空沿面放电机理研究中一般认为电介质表面产生气体对沿面放电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采用长度为200ns的高压振荡脉冲对氧化铝陶瓷和聚四氟乙烯两种材料试品进行真空沿面放电实验,通过质谱分析法对真空沿面放电产生气体进行分析。实验分析获知真空沿面放电产生气体主要成分为H2、O2、N2、CO、CO2、H2O以及CxHy烃分子碎片,同时获知聚四氟乙烯在沿面放电中发生分解产生CxFy碎片。获得了放电产生气体数量与放电能量的实验关系。对真空沿面放电产生气体的来源和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真空沿面放电中气体产生机制并非国际上通常认为的电介质表面气体脱附单一机制,而是具有包括脱附、溶解气体逸出和材料分解在内的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54.
Galina G. Talanova Longgui Zhong Olga V. Kravchenko Konstantin B. Yatsimirskii Richard A. Bartsch 《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2001,80(2):207-213
A series of eighteen 4‐vinylpyridine and 4‐methyl‐4′‐vinylbipyridine c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crosslinkers was examined as sorbents for the noble metal ions of Ag(I), Au(III), Pd(II), and Pt(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chelating polymers possess appreciable sorption selectivity for Au(III) over Ag(I) and for Pd(II) over Pt(II). Binding abilities of the copolymers toward the noble metal ions vary as the identity of the chelating heterocyclic amine moie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rosslinkers are altered.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80: 207–213, 2001 相似文献
55.
Benjamin F. My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1992,75(3):686-693
The hydrolysis of uranium oxycarbide (UCO) was studied by injecting water vapor into a fuel element containing a known number of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 coated particles with exposed fuel kernel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High Flux Isotope Reactor (HFIR)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700° and 1000°C, a system pressure of 200 kPa, and partial pressures of water vapor between 21 and 199 Pa. The general sequential response of the exposed fuel kernels to water vapor addition consisted of (1) a rapid release of stored fission gas with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the steady-state release and (2) a period of constant steady-state release. Upon cessation of the addition of water vapor, a decline in the release to prehydrolysis values generally occurred. The release of stored fission gas was dependent on the square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water vapor. The ratio of the constant steady-state release to the prehydrolysis value was independent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water vapor. The time constant for the decline in the release was the same in all of the hydrolysis tests. 相似文献
56.
在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多组分混合气体定量分析建模中,须根据各目标气体成分的光谱特点进行光谱维数降维和特征变量选择。以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和正戊烷等7种气体为分析目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与弹性网络(ElasticNet)方法进行目标气体数据预处理。针对LASSO 和ElasticNet方法参数优化选择的问题,采用均方误差和预测偏差最小两个准则进行参数的优化选取。对4cm-1的实测光谱数据,采用LASSO和ElasticNet方法分别在0.0019和0.0021均方误差条件下使得维度从2542维分别降为2 维和3维,LASSO 的交叉灵敏度最大和最小为10.2718%和1.420 5%,ElasticNet分别为5.4945%和0.7493%。结果表明:Elastic Net在用于光谱定量分析的数据预处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准确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58.
煤自燃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而指标气体是预警煤自燃最有效的参数之一。为了掌握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特征,为煤自燃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统计学理论研究了采空区气体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采空区CO浓度变化的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的O_2浓度服从正态分布,CO浓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相同盘区的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具有相似性,且进风侧漏风带宽度大于回风侧约10m,氧化带宽度比漏风带宽20~30m;采空区CO浓度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存在第一主周期和第二主周期,且在第一主周期内,CO浓度变化符合\"高-低-高\"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周期与工作面周期来压时长相同。该研究结果对掌握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及煤自燃预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9.
为实现污水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及能源化的目标,提出一种微波高温热解污水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污水污泥中添加不同的微波能吸收物质(活性炭、SiC、石墨及固体残留物),实现污水污泥在微波场内的快速升温及高温热解.采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等方法测定热解气组成、热值、H2S及含氮气体产率,以评价微波高温热解污水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气效能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泥热解气主要由H2、CO、CO2、O2和CxHy组成,H2S及含氮气体的有效控制是该方法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