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87篇 |
免费 | 953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687篇 |
综合类 | 602篇 |
化学工业 | 613篇 |
金属工艺 | 170篇 |
机械仪表 | 704篇 |
建筑科学 | 204篇 |
矿业工程 | 387篇 |
能源动力 | 254篇 |
轻工业 | 240篇 |
水利工程 | 134篇 |
石油天然气 | 383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9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59篇 |
冶金工业 | 187篇 |
原子能技术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6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272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20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338篇 |
2015年 | 348篇 |
2014年 | 850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707篇 |
2011年 | 588篇 |
2010年 | 650篇 |
2009年 | 588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489篇 |
2006年 | 500篇 |
2005年 | 575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567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461篇 |
2000年 | 398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17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184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42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0引言目前,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通常中性线阻抗总是忽略不计,中性线电压降为零,各相负载的相电压恒等于电源的相电压,并与负荷的变化无关,负载端电压保持对称状态。三相如有一相发生断路只会影响本相,其它相电压仍保持不变。接在另外两相上的设备仍能正常工作,但是,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线发生断路故障后,如三相负载不对称,则会产生中性点偏移,致使三相电压不平衡,有的相电压将会过高,可能烧毁用电设备;有的相电压会过低,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1正常情况图1为纯电阻电路。图1纯电阻电路图图2中性线断路电源电压三相对称,尽管三相负… 相似文献
102.
由于电网自身原因或电源输入接线不可靠,开关电源有时会出现缺相运行的情况,且掉相运行不易被及时发现。三相电机在现代工业中使用非常普遍,其开关主要由三相交流接触器控制,其控制原理是:三相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其中一个输入端与三根入线相线中的其中一根连接,三相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另一个输入端串接起动装置后三根入线相线中的另一根连接。打开起动装置后,三相交流接触器线圈通电产生磁性,吸引触点开关闭合,电路接通,三相电机开始运行。若与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的两根相线其中一根断电,则三相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断电,磁性消失,三相交流接… 相似文献
103.
将液相视为连续相,气相和固相视为分散相,同时考虑各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气液固三相流体的动力学理论,建立气液固三相环流反应器三流体湍流流动的Eulerian模型.采用计算模拟软件Fluent对三相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状况进行模拟,考察表观气速、固含率、颗粒大小对反应器的气含率以及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三相流体行为,模型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在不减小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机械性能和耐腐性能的前提下,研制出一种导电GFRP材料,并用此种材料开发出新型的三相分离器。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利用电导探头测试技术,以不同粒径的玻璃珠颗粒、金精矿、金矿氰化尾渣为固相,空气为气相,不同粘度的液体为液相,对三相流化床中不同测孔的电导率进行测试和计算,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dp)、密度(r)、质量(q)、表观气速(Ug)、液体粘度(ml)等对相含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dp从0.05 mm增加到0.15 mm,气含率(eg)增加2%~3%,而固含率(es)减小2%~4%;其他条件相同,密度大的颗粒es和eg较小;随q增加,eg降低,es增加,玻璃珠颗粒每增加100 g,eg减小约2.5%,es增加约1.5%;随Ug增大或减小,eg和es亦随之增大或减小;随ml增大或减小,eg和es亦呈增大或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及切削性能,本文建立了基于三相微观结构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二维有限元切削模型。针对纤维、基体和界面相组成三相微观结构,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本构模型和失效准则,并完成复合材料二维正交切削的动态物理仿真。通过切削力仿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基于此模型,分析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切削损伤及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态、损伤模式和切削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