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44篇
  免费   4961篇
  国内免费   3355篇
电工技术   2482篇
综合类   5066篇
化学工业   9527篇
金属工艺   1218篇
机械仪表   3775篇
建筑科学   3474篇
矿业工程   2814篇
能源动力   858篇
轻工业   8269篇
水利工程   856篇
石油天然气   3503篇
武器工业   660篇
无线电   35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24篇
冶金工业   2586篇
原子能技术   1132篇
自动化技术   7723篇
  2024年   527篇
  2023年   1776篇
  2022年   1874篇
  2021年   2028篇
  2020年   1782篇
  2019年   1890篇
  2018年   1054篇
  2017年   1392篇
  2016年   1579篇
  2015年   1958篇
  2014年   3210篇
  2013年   2508篇
  2012年   3003篇
  2011年   2977篇
  2010年   2746篇
  2009年   2891篇
  2008年   3488篇
  2007年   3054篇
  2006年   2482篇
  2005年   2485篇
  2004年   2141篇
  2003年   1924篇
  2002年   1662篇
  2001年   1467篇
  2000年   1328篇
  1999年   1095篇
  1998年   1079篇
  1997年   1013篇
  1996年   847篇
  1995年   782篇
  1994年   670篇
  1993年   571篇
  1992年   528篇
  1991年   445篇
  1990年   412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多维QoS约束的组播路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案QCMRA-GA(GA of QoS Constraints Multicast Routing Algorithm).该算法对经典遗传算法的三大算子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效地克服了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对染色体进行Prufer树型编码,可以避免回路的产生,并根据编码特性,进行基于叶子节点和Steiner节点的解空间压缩,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实验表明QCMRA-GA的正确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992.
依据图像局部二阶统计量能够反映图像区域变化的特性,以参考帧的局部方差为参数建立凸集投影算子和区域修复阈值的条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选取运动估计误差阈值和图像修复误差阈值的视频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重构图像的主观质量得到了明显增强,提高了峰值信噪比.  相似文献   
993.
由于震源与采集技术的影响,地震勘探数据往往缺失低频信息,严重影响后续的反演和成像处理。现有的地震数据低频延拓方法,大多建立在时域数据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容易导致频率与相位信息严重损失。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地震波物理参数约束的U-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地震数据低频延拓。首先,利用理论引导数据的思想组织样本,生成大量不同特征的地震数据;然后,通过结合残差跳跃连接改进的U-Net模型学习从中高频地震数据生成低频成分的非线性映射;最后,结合地震信号的物理参数约束提升对频率、相位的恢复效果。实验证明,文中所提方法对地震数据低频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在频率与相位的保持上优于同类方法,对提高后续的处理与解释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前转换波静校正技术方法众多,已成为多分量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方法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1)面波反演法存在面波发散、难以确定频散周期及复杂探区面波信噪比低、频散曲线拾取困难等问题;(2)初至波静校正方法中的层析反演和折射法的转换波初至信噪比低,尤其在复杂探区拾取初至很难;(3)共检波点道集叠加纵波构造约束法要求地下反射界面变化相对平缓或者水平。因此,上述方法目前都不适合复杂构造转换波静校正。为此,提出一种复杂构造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具体步骤为:(1)通过层位拉平方法消除转换波静校正构造项,克服层位基本水平的限制。首先拾取P-P波CMP叠加信噪比较高的构造层位,并计算层位拉平投影时差,用投影时差“拉平”叠前数据;(2)将层位拉平数据转换到共检波点域并重新完成共检波点P-P波速度分析,以使共检波点道集的每道速度相同,消除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及速度分析精度不高造成的道间动校正误差,既可以使共检波点同相叠加、提高信噪比,又减少了速度精度不高对地震道剩余静校正量的影响;(3)把P-P波构造层位拉平的投影时差转换到P-SV域拉平P-SV波叠前数据,在共检波点域重新完成P-...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时频电磁资料可同时获取时间域及频率域电磁信息。相比单一时间域或频率域电磁信号,综合利用时频电磁信息可明显提高电性反演精度。为获得精细地电模型,基于正则化反演方法,融合数据约束、模型约束及步长约束,提出一种一维自适应时频电磁联合反演算法。该算法对时间域和频率域数据平衡因子及正则化因子采用自适应调整方案,同时将模型参数搜索范围约束与WOLFE准则相结合,在限制参数搜索范围的同时约束迭代步长,确保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使用经典层状模型、含噪声的页岩气地电模型及实测数据对该反演方法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带约束的时频电磁联合反演方法可有效提高复杂模型电阻率反演的分辨率,对提高时频电磁方法油气藏识别精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从石脑油中分离或富集正构烷烃可以降低催化重整和乙烯生产的成本,优化原料组成,提高生产效率。使用尿素和硫脲为络合剂、质量分数95%的乙醇为活化剂,将正辛烷、异辛烷、甲基环己烷、甲苯按不同比例混合作为模拟石脑油进行络合富集,考察络合相产品中各组分含量及正辛烷收率。结果表明:使用尿素/硫脲络合富集重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是可行的,络合试验最佳反应条件为: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活化剂用量80 mL,模拟石脑油用量60 mL,尿素/硫脲质量比50/21,络合温度-10℃,时间1 h;少量芳烃会对正辛烷分离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工业上可以先用萃取法分离芳烃,然后再进行络合分离。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其出力不确定性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该问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提出一种配电网动态重构与移动储能协同优化方法.首先,为缩减问题规模,融合时序负荷先验信息并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划分重构时段,同时避免多余的开关操作.其次,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构建计及时空相关性且对稀疏离群点具有鲁棒性的不确定集合.然后,建立配电网动态重构策略与移动储能经济调度的两阶段鲁棒协同优化模型,第1阶段选择关键开关与充放电站,第2阶段对重构开关与移动储能进行协同优化以评估第1阶段选择方案的经济性.针对模型多层结构的复杂性,采用嵌套的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测试系统中的仿真计算,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传输线动态输送容量(DLR)技术旨在使用动态环境参数计算整定传输线输送容量,相较于传输线静态输送容量整定方法,可真实反映传输线实时传输功率上限.然而,DLR数值的计算依赖于风速、光照强度、温度等不确定性较强且难以准确预测的环境参数,换言之,依照DLR机制整定得到的传输线最大传输功率上限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其预测偏差过大,可能会造成传输线过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电网连锁故障.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DLR不确定性的电力传输线过载风险评估方法,以盒式不确定性集合描述传输线输送容量不确定性,将其过载风险作为评估指标,优化传输线零过载范围.文中提出的评估问题数学上属于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应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实现模型的高效求解.最后,在搭建的测试系统中验证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远冰冰博士与深圳大学牛青山教授合作在Nature子刊Nat Commun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polyamide nanofilms with highly ordered nanovoids for water purification"的研究论文。如何对聚酰胺致密层进行结构设计,以提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突破"Trade-Off"曲线,是分离膜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有两种主流方法,一是降低致密层的厚度,降低水的传输阻力;二是在致密层中引入纳米孔结构,增加比表面积和水的传输通路。若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可提高渗透性,还能同时调控选择性,鱼和熊掌可兼得。  相似文献   
1000.
前瞻优化对于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求,确保电力现货市场良好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合理的前瞻周期选择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全局优化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因此,迫切需要对前瞻周期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为此,文中首先通过建立电力现货市场前瞻优化模型,推导了优化模型下的节点边际电价公式,分析了跨时段约束对节点边际电价的影响.然后,构建了前瞻周期的偏差量模型,设计了电力现货市场前瞻周期的选择流程.最后,通过不同的算例,揭示了不同前瞻周期下跨时段约束对节点边际电价的影响,验证了流程所选最佳前瞻周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