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35篇 |
免费 | 1271篇 |
国内免费 | 112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38篇 |
综合类 | 1388篇 |
化学工业 | 2976篇 |
金属工艺 | 2025篇 |
机械仪表 | 671篇 |
建筑科学 | 1034篇 |
矿业工程 | 707篇 |
能源动力 | 452篇 |
轻工业 | 1133篇 |
水利工程 | 429篇 |
石油天然气 | 996篇 |
武器工业 | 242篇 |
无线电 | 34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28篇 |
冶金工业 | 812篇 |
原子能技术 | 199篇 |
自动化技术 | 15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629篇 |
2022年 | 737篇 |
2021年 | 802篇 |
2020年 | 627篇 |
2019年 | 598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523篇 |
2016年 | 520篇 |
2015年 | 667篇 |
2014年 | 1304篇 |
2013年 | 920篇 |
2012年 | 1087篇 |
2011年 | 1020篇 |
2010年 | 1011篇 |
2009年 | 987篇 |
2008年 | 1308篇 |
2007年 | 966篇 |
2006年 | 831篇 |
2005年 | 901篇 |
2004年 | 770篇 |
2003年 | 608篇 |
2002年 | 502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323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213篇 |
1997年 | 211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65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采用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试验系统,对不同含水率(w=18%,20%,25%,28%)的低塑性黏性土,在不同界面粗糙度(R=0, 2, 4, 6 mm)条件下,施加不同法向应力(σ=25、50、100、150 kPa),进行不同剪切速率(v=0.4、0.6、0.8、1.0 mm/min)的直剪试验,分析低塑性黏性土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界面粗糙度等级的增大而增大;法向应力越大,粗糙度对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越小,桩土界面黏聚力和摩擦系数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黏性土受含水率影响的主要原因为其黏聚力,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黏聚力出现峰值,此时桩土界面抗剪强度达到最大;随含水率的增加,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稳,减小幅度仅为5.5%左右;在研究剪切速率范围内,剪切速率对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较小,抗剪强度波动仅为10%~1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黏聚力先增加0.87 kPa后降低1.41 kPa。桩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受粗糙度、含水率、剪切速率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3.
94.
95.
基于裂纹扩展与尖端温度演变规律,对18CrNiMo7-6齿轮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热像法建立了齿轮钢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断裂力学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齿轮钢的疲劳断裂机理的分析,解释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强度因子的增加,18CrNiMo7-6齿轮钢的裂纹扩展速率随之增加;红外热像法对裂纹扩展变化更为敏感,可用于实时监测材料中的疲劳损伤;由于齿轮钢的断裂机理从脆性解理断裂向韧性断裂的转变导致温升速率产生差异,使得红外热像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
钢轨残余应力对其疲劳性能影响较大,文章采用回火试验和金相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残余应力值对U75V热处理钢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通过回火试验,分析不同回火时长对钢轨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出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残余应力逐渐减小;通过对回火工艺处理后的钢轨进行金相组织检测,观察不同回火时长的钢轨金相组织,分析疲劳裂纹尖端处裂纹扩展路径,根据裂纹扩展的方式与长度来分析不同回火时长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通过回火工艺控制,可有效降低钢轨残余应力,进而有效地降低钢轨裂纹扩展速率,提高钢轨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为应对地下储气库中的垫层气损失,采用经济气体CO2作为垫层气,目前,CO2作垫层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条件限制,且对其在关井阶段的应用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在关井阶段CO2作垫层气对天然气储气库的运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CO2作储气库垫层气时,研究关井阶段储气库动态参数(注气压力、注气速率和CO2垫层气比例)对混气带的影响规律。 结果注气压力对混气带的影响不大,将其控制在12 MPa左右最为合理,此时混气带占储气面积的比例为23.731 5%;混气带面积占比随注气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注气口附近会出现混合区域,导致回采天然气时出现大量的混合气体,所以注气速率控制在0.7×108 m3/d时最为合理,这时混气带面积占比为18.324 6%;CO2作垫层气的比例对天然气-CO2之间的混合影响明显,当CO2垫层气比例为20%时,混气带面积占比为7.236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设计针对混气带的控制措施,当注气压力控制为12 MPa时,注气速率为0.7×108 m3/d,当CO2垫层气比例为20%时,能让储气库的运作更为经济,实验结果可为实际储气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