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07篇 |
免费 | 5243篇 |
国内免费 | 37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450篇 |
技术理论 | 8篇 |
综合类 | 8120篇 |
化学工业 | 3631篇 |
金属工艺 | 796篇 |
机械仪表 | 4083篇 |
建筑科学 | 40570篇 |
矿业工程 | 1492篇 |
能源动力 | 540篇 |
轻工业 | 4866篇 |
水利工程 | 1951篇 |
石油天然气 | 1184篇 |
武器工业 | 720篇 |
无线电 | 97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13篇 |
冶金工业 | 864篇 |
原子能技术 | 425篇 |
自动化技术 | 14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9篇 |
2023年 | 3072篇 |
2022年 | 3629篇 |
2021年 | 4362篇 |
2020年 | 2829篇 |
2019年 | 2652篇 |
2018年 | 1209篇 |
2017年 | 1758篇 |
2016年 | 2278篇 |
2015年 | 3357篇 |
2014年 | 7078篇 |
2013年 | 5622篇 |
2012年 | 6849篇 |
2011年 | 6897篇 |
2010年 | 5875篇 |
2009年 | 6302篇 |
2008年 | 6604篇 |
2007年 | 5280篇 |
2006年 | 4446篇 |
2005年 | 4192篇 |
2004年 | 3223篇 |
2003年 | 2696篇 |
2002年 | 2009篇 |
2001年 | 1623篇 |
2000年 | 1219篇 |
1999年 | 1094篇 |
1998年 | 944篇 |
1997年 | 728篇 |
1996年 | 607篇 |
1995年 | 562篇 |
1994年 | 452篇 |
1993年 | 368篇 |
1992年 | 381篇 |
1991年 | 358篇 |
1990年 | 301篇 |
1989年 | 324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空间目标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等特点,为了有效解决密集性高、可分性差的高速空间目标群饱和攻击问题,实现非合作空间群目标数量和位置的尽早分辨,该文基于随机有限集(RFS)理论和动力学方程约束研究了空间“团状”目标数量和位置分辨问题,提出目标监测早期解决大量距离靠近、运动特征差异不明显的高速空间群目标数量和位置估计的相关算法,该算法利用概率假设密度(PHD)滤波器能够解决未知时变环境下目标个数与状态估计的特点,将高斯混合PHD (GM-PHD)滤波和空间目标动力学方程相结合,在解决不可分辨空间群目标数量和位置估计问题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间目标动力学方程对群内目标状态进行实时调整,提高空间目标位置状态估计精度,解决不可分辨空间目标群边跟踪边分辨问题,相关算法可为空间群目标数量和群内特殊价值个体目标位置尽快分辨、连续稳定跟踪和可靠动向预报等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遥感相机光学系统畸变系数作为影响相机在轨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其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遥感相机研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测角法主要依靠高精度二维转台,实现了光学系统视场角与像高之间的精准对应,该方法对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相机焦距、口径和体积的增大,对于转台设备的尺寸与测量精度也日渐提升,单纯依靠提升测试设备性能无法满足后续各类高性能遥感相机的研制需求,尤其对于垂直装调类超大口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该方法不可行。在传统精密测角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空间高分辨率光学系统几何畸变标定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精密测角法,该方法在同等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具备更广泛的适用性,其不再受限于测试设备的尺寸与精度限制,可同时满足各种类型遥感相机的畸变测试需求。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畸变测试方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与误差链路,并对该畸变测试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将结果与传统畸变测试方法进行对照,表明该方法的测试精度满足遥感相机的研制要求且适用范围更广,对航天长焦距大口径遥感相机研制及畸变测试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将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技术引入索引调制(Index Modulation,IM)技术领域,可在保留各自优势的同时提高系统可靠性并实现高频谱效率。但现有方案在每时隙内仅激活一根天线,使得天线的利用率降低,且单天线激活时若想要进一步提高系统传输速率只能成倍增大发射天线数或提高调制阶数,从而影响系统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IRS辅助广义空间调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GSM)相关技术的方案,在发射端激活多根天线,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相同天线数时每时隙传输的比特数增加。计算了该方案理论误码率上界,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4.
由于激光外差干涉测量系统光机平台无法模拟多普勒频移,并且商用信号发生器无法实现多种类、高复杂度的星间外差干涉信号模拟,不能对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相位计进行全面测试。通过分析外差干涉信号的特性,研究信号模拟系统的实现原理及方法,设计了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外差干涉信号模拟系统。首先,应用直接数字合成器(DDS)模拟外差干涉信号。其次,通过频率偏移方式模拟多普勒效应,应用混合同余算法生成散粒噪声并调制到外差干涉信号中。最后,基于FPGA搭建系统硬件平台,通过示波器及频谱分析仪分析生成信号的时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信号模拟系统在2~20 MHz的频率范围内杂波抑制度为?53 dBc,谐波(二次)抑制达到?47 dBc,生成信号的时频特性符合理论预期,满足空间引力波探测相位计的地面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空间安全与应用探索的不断深入,近空间飞行器目标探测效能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光学成像探测能够直观反映目标的形态、光谱与运动特性等多维度信息,因此成为空间探测感知的重要手段。在近空间大气密度、气压、对流等条件作用下,导致高速飞行器光学探测设备成像质量与探测性能衰减。采用以成像系统、大气传输系统和目标背景系统为要素的目标探测分析模型,根据气动光学效应理论,建立高速流场气动光学效应评价方程,对深空、近地等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成像探测分析。设计了高速流场环境下目标探测地面验证试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针对空间高速飞行目标,采用900~1 700 nm谱段短波红外探测器配合厚度10 mm以上石英窗口,对尾焰目标辐射具有良好观测效果;通过降低探测设备曝光时间、优化曝光控制策略及选用光学带通滤光片等方式,能够有效抑制背景杂光与气动光学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雷达前视成像中,成像性能主要依赖于阵列孔径与超分辨成像,针对传统雷达大视场前视成像算法复杂度高、系统造价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编码超材料的单通道雷达前视成像方法,并提出利用阈值分割方法实现大视场成像区域的精细划分,结合超材料的数字编码来提升空间成像的局域自由度,最终实现了对大视场的快速精细化成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超材料孔径成像理论与算法性能的统计分析。经仿真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大视角前视成像问题,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算法,为数字编码超材料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998.
在建立水雾红外衰减模型时,通常把水雾空间看作单一均匀整体进行处理,然而雾滴的扩散现象会使水雾的雾滴密度无法做到处处相等,所以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普遍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高斯扩散理论与Mie散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案。通过将水雾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并计算每个子空间内水雾的消光性能,提高了建模的准确性;同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水雾在不同方向上的红外辐射衰减能力。该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红外对抗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与大气强烈作用,形成十分复杂的高温等离子鞘套,改变了目标的散射回波特性,给目标探测带来不确定性,需要及时判别当前目标是否处于等离子鞘套状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波形熵判别和变带宽确认的等离子鞘套自动判别方法,首先提取目标回波波形熵、包络长度等特征信息,利用模糊分类器进行基于波形熵的群目标判别,其次根据鞘套与目标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与信号带宽的关系差异,通过检测不同带宽回波的包络长度变化,对鞘套和目标进行判别。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