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8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7篇 |
综合类 | 296篇 |
化学工业 | 873篇 |
金属工艺 | 46篇 |
机械仪表 | 99篇 |
建筑科学 | 248篇 |
矿业工程 | 87篇 |
能源动力 | 47篇 |
轻工业 | 337篇 |
水利工程 | 78篇 |
石油天然气 | 222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1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1篇 |
冶金工业 | 62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3):41
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结论"段之后,但它并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致谢是对曾经给予本研究的选题、构思或论文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和实验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资料、信息、物资或经费帮助的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UNIFAC基团贡献法在计算汽液平衡、超额焓、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对UNIFAC基团贡献法的修正,并提供了有关的UNIFAC参数表。这是本文的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4.
怎样对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盈利能力差别很大的企业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正确评价这些销售人员的业绩,是生产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盈利能力差别很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基于边际贡献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这一方法,给相关类似企业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但在复杂地质演变过程中,其储层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和相态赋存等发生了变化,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储层孔隙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基于储层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表征等实验,获取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储集空间特征,研究储层物质演化规律及其孔隙贡献。结果表明:(1)垂向上由浅至深,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储层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其他矿物包括长石、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2)龙马溪组有机质孔隙贡献随埋藏深度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增大的趋势,至五峰组孔隙贡献随埋深增加而减小,黏土矿物孔隙贡献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3)石英及黄铁矿等质地坚硬的矿物具有“抗压保孔”作用,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有机质孔隙保存的关键因素。(4)区内五峰组上部—龙一1亚段是研究区内开发优质层段,其中五峰组上部—龙一13小层为Ⅰ类储层。为实现经济开发,建议针对深层储层高温压和大抗拉强度等特点,优化压裂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健康风险的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健康风险评价引入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中,以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分别反映源水中污染物对人体致癌危害与非致癌慢性毒害的程度.选取我国华东一重要城市的最大水源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源中12种致癌物质总致癌风险为4.76×10-5,其中砷是最主要的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为4.00×10-5;24种污染物总危害指数为0.906,其中位列第一、第二位的是氟化物和砷,其危害指数分别为0.393和0.207;不同类型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分析对比表明,无机污染物是最主要的风险贡献源,应予以重点监控;汛期与非汛期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汛期应为水质重点监控时段,同时应重视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