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656篇 |
免费 | 15824篇 |
国内免费 | 120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052篇 |
技术理论 | 15篇 |
综合类 | 18186篇 |
化学工业 | 17038篇 |
金属工艺 | 7830篇 |
机械仪表 | 15707篇 |
建筑科学 | 22937篇 |
矿业工程 | 11125篇 |
能源动力 | 3885篇 |
轻工业 | 16019篇 |
水利工程 | 8710篇 |
石油天然气 | 9557篇 |
武器工业 | 2494篇 |
无线电 | 318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738篇 |
冶金工业 | 6511篇 |
原子能技术 | 1397篇 |
自动化技术 | 375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8篇 |
2023年 | 8171篇 |
2022年 | 9564篇 |
2021年 | 11321篇 |
2020年 | 7803篇 |
2019年 | 7650篇 |
2018年 | 3981篇 |
2017年 | 5900篇 |
2016年 | 6802篇 |
2015年 | 8347篇 |
2014年 | 14901篇 |
2013年 | 12035篇 |
2012年 | 12972篇 |
2011年 | 13277篇 |
2010年 | 11427篇 |
2009年 | 11724篇 |
2008年 | 18407篇 |
2007年 | 12011篇 |
2006年 | 9316篇 |
2005年 | 9429篇 |
2004年 | 7722篇 |
2003年 | 5956篇 |
2002年 | 5395篇 |
2001年 | 3842篇 |
2000年 | 3372篇 |
1999年 | 2796篇 |
1998年 | 2344篇 |
1997年 | 2080篇 |
1996年 | 1854篇 |
1995年 | 1724篇 |
1994年 | 1460篇 |
1993年 | 1187篇 |
1992年 | 1158篇 |
1991年 | 982篇 |
1990年 | 861篇 |
1989年 | 804篇 |
1988年 | 160篇 |
1987年 | 92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蔚县矿区北阳庄井田首采区中部约2km^2范围内,4^#和6^#煤层间发育着2 ̄3个厚度、结构、煤质等均与5^#煤层相似的中厚煤层,其成因主要是相同沉积构造运动造成的5^#煤层分岔,其间伴有同沉积煤层滑脱及后期断裂构造叠加,使煤层稳定性变差、构造复杂化,对矿井开采和巷道布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简便、经济且对环境敏感的方法来表征和模型单层初始压力不同的多层油藏,这一测试技术包括在地面监测流动前由层间窜流引起的压力数据。当试井中达到边界效应时,就可以估计单层渗秀率,表面积和供油面积。并且,由于地面上没有产了,新试井方法非常适用于浅海井或在环境敏感性区域进行试井。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介绍了用抽芯工艺生产机床床身的方法。生产中采用了专用起模装置、耐火管浇注系统、花架结构模样、多层胶合板活块工艺等。保证了床身铸件达到日本MAZAK公司标准,尺寸公差可达CT9-10级,满足了由V100五面加工中心加工和一次性涂装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对磁控溅射PZT铁电多层薄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多层薄膜合理的设计和厚度控制,可以改善薄膜进一步的器件应用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研究发现,制备多层较理想的溅射条件是衬底温度T=650℃,薄膜子层厚度约为300nm,衬底则以MgO(100)单晶、Si2(100)单晶为佳。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出:PZT以铁电膜中的晶粒排列整齐,颗粒大小均匀,基本上和衬底成定向织构,膜的角度对多层膜的绝缘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利用Von-Neumann一性多部门理论来解决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如何建立起经济系统增长的快车道,利用线性规划理论来解决如何高速经济系统的现有产出结构问题,以及利用Robust调节理论来解决经济系统在快车道上运行时的系统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氯蜡-70是—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精细化工产品,其色泽是—重要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本文考察了合成反应过程导致生色的因素,指出原料中含有的少量环烷烃、芳烃、杂环有机物及少量无机杂质能影响产品的色泽,实验表明温度过高,光源波长选择不当也是致色的重要原因。研究了致色的过程,提出其生色历程是按照β-消除反应机理进行的,并做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