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86篇 |
免费 | 2319篇 |
国内免费 | 113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47篇 |
综合类 | 2394篇 |
化学工业 | 806篇 |
金属工艺 | 1432篇 |
机械仪表 | 4424篇 |
建筑科学 | 1769篇 |
矿业工程 | 2041篇 |
能源动力 | 926篇 |
轻工业 | 1020篇 |
水利工程 | 563篇 |
石油天然气 | 401篇 |
武器工业 | 1107篇 |
无线电 | 32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59篇 |
冶金工业 | 711篇 |
原子能技术 | 147篇 |
自动化技术 | 35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533篇 |
2023年 | 857篇 |
2022年 | 958篇 |
2021年 | 1219篇 |
2020年 | 1084篇 |
2019年 | 959篇 |
2018年 | 521篇 |
2017年 | 797篇 |
2016年 | 850篇 |
2015年 | 1053篇 |
2014年 | 1550篇 |
2013年 | 1237篇 |
2012年 | 1391篇 |
2011年 | 1455篇 |
2010年 | 1346篇 |
2009年 | 1353篇 |
2008年 | 1474篇 |
2007年 | 1187篇 |
2006年 | 1066篇 |
2005年 | 980篇 |
2004年 | 871篇 |
2003年 | 702篇 |
2002年 | 656篇 |
2001年 | 613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444篇 |
1998年 | 425篇 |
1997年 | 381篇 |
1996年 | 352篇 |
1995年 | 301篇 |
1994年 | 315篇 |
1993年 | 239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225篇 |
1990年 | 211篇 |
1989年 | 183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钢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易形成薄弱层破坏。在结构中布置连续柱可有效改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模式,使结构层间位移角分布更均匀。为研究连续柱的布置方式对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分别采用Pushover分析和IDA方法对内置式连续柱钢框架结构、外置式连续柱钢框架结构和纯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易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置式连续柱与外置式连续柱均能有效改善结构的层间位移的分布模式;设置连续柱可使结构的塑性铰分布更均匀,降低损伤的集中程度,但无法遏制柱端塑性铰的产生;当刚度系数相等时,布置内、外置连续柱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分布的改善效果相当,表明布置内置式连续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并发组和未并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果:73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25眼,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3.42%。并发组患者年龄小于未并发组,术前持续高眼压、房角完全关闭患者占比(72.00%、76.00%)均高于未并发组(41.13%、41.13%),眼轴长度短于未并发组,前房深度低于未并发组、晶状体厚度薄于未并发组(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术前持续高眼压、眼轴短、房角完全关闭等,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以预防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在对采面回风隅角瓦斯集聚原因分析基础上,发现采空区以及裂隙瓦斯是导致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为此,针对性提出采用大直径钻孔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高位钻孔拦截裂隙瓦斯,现场应用后,大直径钻孔、高位钻孔瓦斯抽采纯量稳定在7.242 m3/min、1.35 m3/min,可明显降低采空区及裂隙瓦斯向回风隅角涌出,同时后续回采过程中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均控制在0.5%以内,瓦斯治理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5.
岩层移动角的准确预测是金属矿山圈定地表移动范围和建(构)筑物保护区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采用简单易算的SVM算法建立了金属矿山岩层移动角预测模型,选取围岩普氏系数、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影响、开采深度、矿体走向长度、开采厚度、矿体倾角7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端,岩层移动角为模型的输出端,统计39组国内外金属矿山充填法开采岩层移动角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应用该模型预测了黄竹园铜银矿充填法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圈定了矿区铁路保安矿柱范围,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保安矿柱以外的矿体开采对地表铁路路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于SVM算法预测的岩层移动角数据基础之上,地表铁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6.
为得到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刚度精准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解析矩阵法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理论建模方法。首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轴承内、外圈与滚珠体之间的接触力,推导出内、外圈沟槽曲率中心及滚珠体中心的几何方程;其次,研究滚珠体产生的离心力和陀螺力矩对轴承内外圈的影响,推导得到角接触球轴承的切线刚度矩阵;最后,针对2种不同型号轴承的动刚度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刚度理论建模方法可以快速得到角接触球轴承的切线刚度曲线,为装备级的仿真分析提供轴承刚度数据,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98.
为了探究中低速磁浮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UM软件建立了中低速磁浮车辆-侧向位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中详细考虑了支承台、迫导向机构、电磁铁横向滑橇以及主动控制的PID悬浮控制系统,同时建立了考虑主动梁、从动梁、角平分装置以及F轨的磁浮道岔有限元模型。采用长沙磁浮快线提速试验数据验证车辆动力学模型后,对比分析了10 km/h速度工况下角平分装置以及滑动支承台行程对于磁浮车辆侧向过岔时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若道岔连接处未设置角平分装置,系统响应将整体增大,其中车体前端横向加速度幅值增大约40%。扩大滑台行程30 mm后,系统的横向响应明显减小,电磁铁横移量减小10.70 mm,可较为有效的避免磁轨机械接触以及悬浮失稳等情况。综合考虑磁浮车辆侧向过岔的动力学性能,在道岔连接处设置角平分装置可有效提高车辆运行时的平稳性与安全性,同时在实际情况允许下可增大滑台行程进一步优化侧向过岔时的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