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3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262篇
电工技术   122篇
综合类   867篇
化学工业   3426篇
金属工艺   264篇
机械仪表   180篇
建筑科学   769篇
矿业工程   440篇
能源动力   197篇
轻工业   6969篇
水利工程   303篇
石油天然气   1187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2篇
冶金工业   346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20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833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油田采出液中筛选的菌种,通过菌种生长、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菌种适宜的生长条件,并对菌种的调剖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北二西开展了2口井聚驱后微生物调剖矿场试验,试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菌种与油层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好改善,剖面有效期超过10个月;周围采油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高耐受且人工驯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场地中的有害污染物降解的修复技术。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探究代谢途径与中间代谢产物是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的关键,为此,研究简述了含能材料的污染现状,介绍了修复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常见方法,探讨了微生物修复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优势,总结了微生物修复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常见菌株、外部营养源和实际应用,同时梳理了各含能材料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归纳了典型含能材料降解过程中的代谢途径,最后展望了微生物在修复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发展方向:研究具有优良生物刺激效果的生物制剂,分析降解含能材料微生物菌株的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宏代谢组学,加强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提升微生物对含能材料的降解效果,以更好地激发微生物修复含能材料污染场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3.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不同水/土比下吐温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不同比例混合的临界胶束浓度;用 响应面曲面法设计实验,确定吐温80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和水/土比3个因素作用于固定化微生 物降解菲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相同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水/土比下的临界胶束浓度不同,水/土比越小 ,临界胶束浓度越大;相同水/土比时不同混合比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不相同;响应面模 型得到固定化微生物降解不同水/土比中多环芳烃菲的最优实验条件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摩尔浓度 0014 mol/L,吐温80质量浓度0050 g/L,水/土比10/1(mL/g),此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菲的效 率达到55%,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976/1,可用于指导混合表面活性剂强化固定化微生 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4.
以岩心、测井曲线和薄片等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高石梯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以藻纹层状云岩、叠层石云岩和凝块石云岩为主。(2)研究区灯影组四段属于局限台地相与台地边缘相交互沉积,微生物岩发育于台内丘和台缘丘亚相;由于微生物岩岩性的变化,垂向上可以识别出完整的丘基-丘核-丘盖、滩间海-台缘丘-台缘滩、潟湖-台内丘-台内滩等3种典型的沉积序列,横向上微生物丘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相和局限台地相的相对隆起区。(3)微生物岩的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和古地貌变化的共同影响,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微生物岩的垂向特征,而古地貌的变化则决定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稠油低效井产能,为了强化微生物作用效果,对内外源微生物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激活剂体系(糖蜜3g/L,玉米浆2g/L,硝酸钠1.5g/L,磷酸氢二钾1.2g/L,磷酸二氢钾1g/L)对地层水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添加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进行细菌浓度和乳化能力研究,利用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对稠油低效井进行单井处理。结果表明,内源微生物被有效激活,细菌浓度峰值为5×108个/mL,乳化指数最高可达95%,产气量最高达260mL;相比单纯激活内源微生物,添加外源菌后细菌浓度由2×108个/mL增加至9×108个/mL,乳化指数峰值时间由20d缩短至15d。GO7-53X145井和SJSH14-8井取得了显著增油降水效果,为微生物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石油在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处理难度高。针对这一问题,以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为阳极底泥,构筑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和石油去除率,对电池植物和电极材料进行优选,并用优化后的PMFC探究其适用性和石油含量的范围。结果表明,绿萝在PMFC的厌氧环境中不能成活,而白鹤芋-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均优于香菇草-PMFC;碳毡-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较碳海绵-PMFC有明显的提升。以白鹤芋为电池植物、碳毡为电极材料的PMFC适用于石油含量为1~15 g/kg的污染土壤,并且随着石油含量的增加,P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石油含量适用范围为5~10 g/kg。PMFC技术为石油污染土壤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能在有效处理土壤污染问题的同时发电,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7.
低渗透窄薄砂体油藏微生物吞吐采油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花油田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呈现“总体上分散,局部上集中”,的特点,针对这一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评价、进行了微生物吞吐采油的现场试验,对影响微生物吞吐采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实施,实现吞吐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3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187t,投入产出比达到1:6.9的好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微生物吞吐采油能够提高低渗透窄薄砂体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8.
应用微生物法,对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隔油池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发黑土壤试样进行了筛选处理,培养出了PD-1菌株,并考察了其对大庆原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PD-1活细胞对质量浓度为2.0 g/L的原油显示出了较强的降解能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OD610(培养液光密度值)先增大后减小,η(原油降解率)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OD610值在培养第6天达到最大值8.383,η在第9天接近40.1%;PD-1休止细胞提高了原油降解酶的浓度,并减小了原油代谢产物对降解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具有更高效的原油降解能力,正交实验中的η高达95.5%。结合生产实际,最终选择的PD-1休止细胞降解原油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4 h,培养基中的原油质量浓度为4.0 g/L,OD610为50,反应温度为20~30℃。PD-1菌株能在常温下及较短时间内高效地降解原油,推广应用的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9.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大庆油田分离到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W-3代谢的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CMC值、乳化活性、对温度、矿化度的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肽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并可以适应油藏中复杂的环境,可提高采收率9.2%。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干酪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干酪的成熟过程,是在添加酶及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干酪中的微生物,不仅有我们人为添加的发酵微生物,而且还含有残活在巴氏杀菌原料乳中的以及在制造和成熟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参与干酪成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以及感官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