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17篇 |
免费 | 6569篇 |
国内免费 | 293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702篇 |
综合类 | 7428篇 |
化学工业 | 7456篇 |
金属工艺 | 2501篇 |
机械仪表 | 4645篇 |
建筑科学 | 4607篇 |
矿业工程 | 2861篇 |
能源动力 | 1197篇 |
轻工业 | 6161篇 |
水利工程 | 1836篇 |
石油天然气 | 2257篇 |
武器工业 | 715篇 |
无线电 | 199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07篇 |
冶金工业 | 1695篇 |
原子能技术 | 241篇 |
自动化技术 | 98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410篇 |
2023年 | 2390篇 |
2022年 | 2831篇 |
2021年 | 3049篇 |
2020年 | 2770篇 |
2019年 | 2408篇 |
2018年 | 1218篇 |
2017年 | 1901篇 |
2016年 | 2129篇 |
2015年 | 2625篇 |
2014年 | 4340篇 |
2013年 | 3684篇 |
2012年 | 4522篇 |
2011年 | 4657篇 |
2010年 | 4529篇 |
2009年 | 4608篇 |
2008年 | 4874篇 |
2007年 | 4168篇 |
2006年 | 3579篇 |
2005年 | 3415篇 |
2004年 | 3095篇 |
2003年 | 2713篇 |
2002年 | 2155篇 |
2001年 | 1940篇 |
2000年 | 1472篇 |
1999年 | 1254篇 |
1998年 | 1016篇 |
1997年 | 918篇 |
1996年 | 867篇 |
1995年 | 765篇 |
1994年 | 664篇 |
1993年 | 530篇 |
1992年 | 538篇 |
1991年 | 454篇 |
1990年 | 403篇 |
1989年 | 449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针对快跳频多址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干扰相消的非相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期望元素选择方式来得到伴随时频矩阵, 利用期望用户的时频矩阵具有最大行和最小均方偏差的特点实现预检测.在连续干扰相消中, 对干扰数据的信干功率比进行估计, 若干扰频点没有受到其他信号的重叠干扰, 则在相消中删除, 否则连续迭代, 直到所有用户译码完成.对于其他模糊用户, 采用简化的连续检测方法来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消除了Fiebig干扰相消算法的错误传播, 而且所提算法性能优于其他多用户算法. 相似文献
74.
75.
76.
在分布式星载雷达系统中,为了获得分集增益和高分辨性能,要求各雷达发射的波形具有较强的正交性和较低的多普勒敏感性.通过对双调频斜率(Double Frequency Slope,DFS)信号的自相关性、距离分辨率、互相关性以及多普勒容忍性等性能的研究,推导出该波形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布式星载雷达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DFS信号的波形参数设计方法,并设计出具有正交性和低多普勒敏感性的DFS信号波形.研究结果表明:在信号时宽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各子信号间的调频斜率差可以提高多个DFS波形间的正交性;而要使DFS波形具有较低的多普勒敏感性,则可以通过增大信号带宽或减小调频斜率差来达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波形参数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的DFS信号波形,能够较好地满足分布式星载雷达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以板栗加工的废弃物板栗壳为原材料,以期得到板栗壳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比较筛选出了板栗壳鞣质提取最佳溶剂为乙醇,较优提取方法为回流法,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三个单因素实验和以此为依据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回流法提取板栗壳鞣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10.5(g∶m L),在该条件下,板栗壳鞣质的提取量为14.617 mg/g;DPPH实验结果表明板栗壳鞣质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予以开发。 相似文献
78.
79.
80.
南海深水气田泥岩隔夹层薄、分布规律不清、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识别,给气田开发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对深水气田内部的泥岩隔夹层展布规律有更精细的认识,以琼东南盆地中新统黄流组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结合区域沉积演化规律,在分析研究区泥岩隔夹层的岩电特征与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泥岩成因类型,采用HFE高分辨率拓频处理及AIW波阻抗反演技术,开展了不同成因泥岩识别及预测,并对泥岩隔夹层的分布情况开展多维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背景下,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泥岩——深海泥质沉积泥岩与天然堤沉积泥岩,其中天然堤沉积泥岩厚度薄、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较大;②深水重力流薄泥岩隔夹层通过HFE高频拓展处理后分辨率显著提高,地震数据的相对振幅关系与时频特性依然保持较好;③对井数据依赖性较小的AIW波阻抗反演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地震数据对泥岩隔夹层的识别精度,有效开展薄泥岩隔夹层的预测。结论认为,基于HFE拓频技术与AIW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薄层泥岩的识别精度并对薄层泥岩隔夹层的平面分布开展有效地追踪,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深水气田的开发方案编制及后续气田开发实施提供技术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