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田旗 《园林》2006,(2):42-43
上海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具有夏热、冬冷、春秋温暖的特征,与此相适应的自然植被是以落叶阔叶群落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由于长时期的农业开发与城市化,上海的自然植被多已消亡,仅从零星分布在丘陵上的少量地带性植被能反映上海自然植被的特点。大金山岛的中亚热带植被大金山岛位于上海西南角的杭州湾中部,由于受海洋性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32.
红松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树种和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楸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通过对柴河林业局群力林场红松核桃楸混交林建设的研究,为今后的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三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4.
随着低碳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再加上近几年沙尘暴、山地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们对建造防护林更为重视。混交林是人工造林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混交林相比较纯林,可以更充分的利用限定范围内的空间和营养,可以提高树林的质量和数量,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防护效果。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造林方法,对混交林造林技术进行深层次的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5.
《Planning》2015,(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在提高,森林具有能提供众多再生资源和发挥公益效能的双重作用。改变以往营造人工林以针叶纯林为主,向营造针阔混交林转变,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树种的多样化,模拟自然状况,发展生态林业,走高效协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林业整体最优效益。  相似文献   
36.
胡迪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2):147-148+154
我国杉木人工纯林面积位列人工乔木林之首,有着重要的生态防护功能和较广泛的经济用途,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杉木纯林连作的培育模式造成了地力退化、森林质量下降、病虫害蔓延等问题,浪费了宝贵的林地资源,对区域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较大影响。文章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国内杉木混交林研究成果,提出了杉木混交红椿的培育措施,旨在通过针阔树种混交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林分结构,解决杉木纯林长期连作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林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7.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规律及与植被群落之间的关系。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183头,隶属于14个目699种,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是主要优势类群。次生针阔混交林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物种数最多。不同演替阶段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不显著,但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Fisher’sα指数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目水平上的昆虫多样性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昆虫多样性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相同;由于食性和生境选择的不同,森林演替过程中鳞翅目昆虫多样性逐渐升高,而鞘翅目多样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8.
本文叙述了利用有效的营林措施控制和抵御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39.
塘西河因污染日渐加重,环境日益恶化,也给河道的防洪排涝带来隐患。为此,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塘西河上游生态防护林的景观设计分别从景观总体规划、植物种植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生态驳岸规划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正在实施之中,旨在将上游建成生态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