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99篇 |
免费 | 5349篇 |
国内免费 | 28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26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4622篇 |
化学工业 | 14078篇 |
金属工艺 | 1865篇 |
机械仪表 | 4334篇 |
建筑科学 | 5467篇 |
矿业工程 | 1187篇 |
能源动力 | 1554篇 |
轻工业 | 9461篇 |
水利工程 | 1785篇 |
石油天然气 | 3482篇 |
武器工业 | 209篇 |
无线电 | 634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121篇 |
冶金工业 | 1239篇 |
原子能技术 | 486篇 |
自动化技术 | 118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1723篇 |
2023年 | 3000篇 |
2022年 | 3380篇 |
2021年 | 3770篇 |
2020年 | 2888篇 |
2019年 | 2288篇 |
2018年 | 1140篇 |
2017年 | 1465篇 |
2016年 | 1702篇 |
2015年 | 2182篇 |
2014年 | 4836篇 |
2013年 | 3453篇 |
2012年 | 4159篇 |
2011年 | 4387篇 |
2010年 | 4036篇 |
2009年 | 4402篇 |
2008年 | 4979篇 |
2007年 | 4022篇 |
2006年 | 3485篇 |
2005年 | 2857篇 |
2004年 | 2261篇 |
2003年 | 1879篇 |
2002年 | 1393篇 |
2001年 | 1104篇 |
2000年 | 858篇 |
1999年 | 668篇 |
1998年 | 521篇 |
1997年 | 457篇 |
1996年 | 468篇 |
1995年 | 370篇 |
1994年 | 308篇 |
1993年 | 262篇 |
1992年 | 281篇 |
1991年 | 221篇 |
1990年 | 234篇 |
1989年 | 163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传统的鱼眼图像矫正技术在处理视角不确定以及拍摄角度和目标姿势可变时性能降低,从而限制了鱼眼图像的应用。针对低秩鱼眼图像的局部不变特征,将最近邻插值法与变换不变低秩纹理(TILT)方法结合的新方法对鱼眼图像进行矫正,既能矫正鱼眼图像又能精确地恢复低秩纹理,并通过实验对几何矫正精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最近邻插值方法结合变换不变低秩纹理方法对鱼眼图像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精度高,且实现简单,有良好的实用价值,矫正精度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93.
针对通用虚拟产品展示系统在面对展示效果要求较高的艺术品时,不能够充分展示其具体细节、显示效果差等问题,文中研究和设计一套基于视觉传达的虚拟产品展示系统。该系统在通用展示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处理优化技术中的图像增强对通用系统的产品显示模块进行优化,以此达到更优的细节与整体展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系统在整体、细节及真实感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虚拟产品展示效果,尤其是对于产品细节表现程度上,其展示效果提升了13.9%,体现出该系统良好的细节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94.
三维图像重建是当前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决传统重建系统存在重建效率、精度均低的问题,以提高三维图像重建效果为目标,设计了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三维图像重建系统。首先分析了三维图像重建的系统功能框架,然后对系统的主要子模块:图像解析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三维可视化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在相同环境与传统三维图像重建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三维图像重建精度高,而且提高了三维图像重建效率,三维图像重建整体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三维图像重建系统,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针对原有的三维图像虚拟重建系统生成的图像噪声较大,边缘出现伪影的问题,提出基于视觉传达技术的三维图像虚拟重建系统。优化原有硬件结构,扩展时钟模块,利用CY25400芯片与CDCVF2510芯片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在二维图像中,读取主要信息,通过数据转换,以三维立体形式展现,选定特征区域,提取图像特征,计算得到关键物理坐标点,完成主要代码编写;利用视觉传达技术,将显示性视觉元素反馈到三维图像中,完成三维图像虚拟重建系统设计。采用对照形式测试所设计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原有系统重建结果对比,将视觉传达技术应用到三维图像虚拟重建中,能够有效去除噪声,使图像边缘区域显示清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6.
97.
9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加重了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现今,生物毒性检测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污染物和环境样品的毒性特征,且逐渐发展成为借助常规水质标准浓度限值评价水质安全的重要补充。因此,为了提高水环境中污染物检测的效果,更好地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针对水环境中生物毒性污染检测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为了提高水葫芦液化制取生物油品质,利用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以丙酮为溶剂,在微型磁力高压反应釜中考察液化温度(240~280℃)、水葫芦和丙酮质量比(1:5、1:10)和液化时间(30、60、90 min)等对水葫芦直接液化制生物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化温度对水葫芦的直接液化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综合生物油产率及其品质分析可知,水葫芦最佳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270℃,水葫芦和丙酮的质量比1:5及停留时间90 min,此时生物油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为22.54%,热值为34.51 kJ×kg-1,酸值为23.17 mgKOH×g-1。通过GC/MS对生物油组成进行分析,初步给出了部分酮类化合物(4-甲基-3-戊烯-2-酮)和含氮化合物(3-羟基吡啶)的转化机理,为水葫芦资源化利用及其他生物质液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利用Delftia tsuruhatensis处理氯苯废气,考察硅油添加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氧气和氯苯的传质规律。相同实验条件下,当氯苯浓度为1 100~3 300 mg·m-3时,添加10%硅油的生物反应器比普通生物反应器氯苯去除率高10%~23%,最大去除负荷是其1.4倍,且抗冲击负荷性能更好。传质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油水两相体系中氧传质速率大于单一水相体系;硅油的添加还使氯苯的最大传质分数增加了47.8%,显著改善了氯苯的气液传质效果。因此可以得出,硅油能有效强化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处理氯苯废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